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2-05-20 05:41:24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CPR后STEMI患者(溶栓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8例CPR后STEMI患者(对照组)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P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R542.2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0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抢救措施[1]。据报道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者有86%的患者接受了CPR,17%~49%[2]的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在CPR后存活的患者中,80%都经历了不同时间的昏迷,其中40%的患者进入了持续植物状态,而后者80%的患者[3]在1年内死亡。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CPR成功后的生存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对心脏骤停病因学和复苏过程中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溶栓疗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PR后行溶栓治疗的益处与溶栓治疗带来的风险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将我院2005年—2012年CPR 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经CPR成功救治的STEMI伴心脏骤停的患者68例,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63.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2例,前间壁5例,下壁4例,下壁加正后壁3例,下壁加正后壁、右室6例;平均心肺复苏时间为(11.0±3.8)min。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9岁~75岁,平均62.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 15例,前间壁6例,下壁8例,下壁加正后壁4例,下壁加正后壁、右室5例;平均心肺复苏时间为(10.9±4.0)min。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发病时间均

1.3 方法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进行常规CPR。两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均常规治疗。此基础上,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5×105 U~20×10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在30 min内静脉注射,溶栓后低分子肝素钙6 000 U,12 h1次,皮下注射,抗凝5 d~7 d,如发现患者有出血情况则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记物、血糖。溶栓后24 h内每2 h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1 次,2 d~6 d每日复查 1 次。溶栓前、溶栓即刻及溶栓后3 h 内每半小时记录心电图1次,以后每2 h记录1 次,24 h后改为每日记录心电图 2 次,连续 7 d。对照组每日记录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 2次,共 7 d。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3 d,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并定期行心脏彩超检查。

1.4 观察指标 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力衰竭率;24 h存活率;死亡率;血气胸、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一般出血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行卡方检验,P

2 结 果

溶栓组梗死血管再通23例, 再通率为76.7%;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6例,再通率为15.8%。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STEMI并发CA,是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医师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迅速实施紧急救治,包括电除颤在内的CPR是可行又多数有效的抢救措施。CPR复苏成功后是否实施静脉溶栓,由于担心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而引起严重胸内大出血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疑问。本文结果显示STEMI并发CA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血管再通率达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目前,对心脏骤停的早期干预主要是立即进行CPR。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和CPR都会导致血液凝固途径的瞬间激活,而内源性纤溶系统却不能得到相同程度的活化,凝血纤溶系统之间失平衡导致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所以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微循环中都有纤维蛋白复合物和微血栓存在[5]。本文选择病例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发病及复苏时间较短,患者CA后行CPR成功后,及时给予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短时间使血栓部分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组织和细胞短时间再次得到充足血供,减少了细胞急性缺血坏死,改善了微循环。不建议对长时间心外按压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以免增加心脏破裂和大出血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Guibert JJ.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J].Educ Health(Abingdon),2003,16(2):230.

[2] Kliegel A,Losert H,Sterz F,et al.Cold simple intravenous infusions preceding special endovascular cooling for faster induction of mild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a feasibility study[J].Resuscitation,2005, 64(3):347551.

[3] Madl C,Kramer L,Domanovits H,et al.Improved outcome prediction in unconscious 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with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compared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J].Crit Care Med,2000,28(3):721726.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4295.

[5] 李欣,廖晓星,荊小莉,等.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的Meta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8:653.

上一篇:手压排尿法与中药合治产后尿潴留65例的疗效观... 下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