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与发展思考

时间:2022-05-20 05:37:21

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与发展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迅猛增长。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健康发展,研究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国产大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大豆;发展现状;困境成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Z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包括2个方面:粮食数量的安全和粮食质量的安全。在解决国民温饱的基础上,当前国民对营养均衡也越来越注重,国内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迅速猛增。而目前作为蛋白质最主要来源的农作物――大豆,在国内发展并不乐观。当前国产大豆的发展关乎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国产大豆的发展已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而且大豆与多个行业联系紧密,涉及到大豆种植业、饲料行业、大豆加工业、食品行业等。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都成下降趋势,大豆的自给能力已降至20%,且受进口大豆的冲击,转基因大豆占据了国内市场。国产大豆在生产、加工、出口等产业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1 中国大豆产业的现状

1.1 种植业方面

大豆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国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方:东北区、黄淮海流域区、南方区。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截至19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生产大豆最大的国家。但自19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来,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当前以美国、巴西、阿根廷为主要代表国家种植转基因大豆,而中国以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的原产国和全球主产国之一,其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却年年下降。在种植面积方面:从2008年的大豆种植面积912.7万hm2,到2013年大豆种植面积已不足680万hm2,2014年我国种植大豆面积为660万hm2。产量方面:由2008年生产的大豆产量1554.2万t降到2014年的生产大豆产量1220万t,逐年呈下降趋势,2015年国产大豆总量仅为1161万t。单产方面:近年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单产平均是1.8t/ hm2左右,单位产量有所提升,但与其他主要生产国相差甚远。

1.2 加工业方面

大豆的刚性需求主要是在食物、豆制品加工、饲料、子种等需求上。当前,国内 60%的大豆压榨能力已被外资所控制,这些压榨企业的生产原料来自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其生产的转基因大豆油及副产品豆粕、豆饼等市场占有率极高。

我国豆制品加工企业大都主要还是沿用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都很低。主要体现在:大豆品种的非专用化会造成豆制品生产加工的非标准化;大豆加工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落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质较低,环境卫生不达标。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本土压榨企业,面临成本高昂,利润狭小,市场占有率低的困境,生存艰难;传统豆制品由于保持期短等原因,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导致消费市场狭小;传统豆制品加工后的对剩余的原料利用率低,浪费大量的原料。此外,在大豆精深加工业方面,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含量较进口大豆高,在蛋白质加工方面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1.3 进出口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持续关注、饲料行业对豆粕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持续猛增,但国内大豆供给不足,大豆进口量随之扩大。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t,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因此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根据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t,再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1029万t,是国内生产量的6.8倍,约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70%,国内消费量的87%,这在所有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是最高的。

2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急剧缩减且种植效益低、豆农种豆积极性不高

当前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成快速增长趋势,但是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却与之相反,大豆种植业日益萎缩,种植面积与产量都呈下降趋势。尽管农业部提出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的意见,但大豆的种植面积却逐年减缩。尤其是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省份,近年来大豆的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产量大幅下降,与我国进口大豆数量的逐年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经济效益低下,种植品种单一。由于近年来受自然灾害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大豆产量起伏不定,存在严重的迎茬问题;受低成本优势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大豆的科技投入少,从事科研人才严重匮乏;农民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育种比较单一。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影响着豆农的生计与收入,因为对于农民而言,什么挣钱挣就种什么。大豆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与玉米和水稻,这降低了农民对种豆的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大豆的种植业发展。

2.2 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的挤压下,国资大豆加工业生存艰难

在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的挤压下,加工非转基因大豆的国资大豆加工业生存非常艰难。表现在: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企业已占我国大豆总压榨能力的 73% 、占全国大豆加工总量 80% 以上,而这些外资企业都是以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材料生产豆制品。导致加工本地大豆的企业无法生存;跨国粮商受到原材料的优势与资本优势利用其垄断地位操纵大豆市场,国内很多企业都被占领,绝大多数的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停产多时甚至濒临破产,黑龙江省的九三粮油集团等类似企业被迫在沿海扩厂,但发展并不乐观,整个国资大豆油脂加工产业面临被垄断的危机,市场份额不断缩减。

2.3 大豆进出口贸易被动化,国产大豆丧失市场定价权

由于国产大豆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造成生产成本高,大豆的品质不高,含油量低,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但企业的发展是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更愿意购买含油量高的进口转进大豆,购买国产大豆的积极性不高。而进口转基因大豆都是大规模的种植,管理有序,机械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大豆的生产成本,科技投入力度大,提升了大豆的品种,致非转基因大豆失去市场竞争力。我国在征税方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只征收3%的P税和13%的增值税,税率极低,降低了进口大豆的成本,致使进口大豆数量猛增。此外,四大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企业进行资本渗透,控制了国内70%以上的大豆榨油产能,从而也控制了国内进口大豆的价格。国产大豆的价格已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供求的变化,国产大豆完全丧失国内大豆市场的定价权,给我国的食物安全体系带来了严重的隐性危机。

3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加大惠农政策

大豆的需求量在农产品的需求量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扶持政策却远远弱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优良品种的培育方面。国家要下派技术人员引导豆农选择和培育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合理种植;补贴投入的机械设施,提高种豆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产,稳定种植面积。对豆农的补贴扩大范围,完善并积极落实相关方面的税收减免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策略;设立相应的金融贷款通道与农业保险,减少豆农种植风险,保护豆农的利益,提高农民种豆的积极性,稳定大豆生产。

3.2 扶持国内大豆加工业

国内大豆加工业的发展急需国家要大力扶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使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并对使用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及保护。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在基础设施、机械化设备上的投入力度、培养大豆产业高科技人才,以扩大生产规模。大豆加工企业也须学习国际最新技术,积极引进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诸如向大豆精深加工中最具潜力、最有前途的蛋白质加工领域进军,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也高,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国内大豆加工业必须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现代化管理,提高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国产大豆加工业,通过合并、重组非优势企业,规范行业,强强联合,形成更有实力、更具竞争力的天然无公害大豆加工业。

3.3 发展非转基因大豆优势

当前国内国外对高蛋白大豆需求和加工增长较快,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具有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高蛋白和非转基因优势,走国产大豆的高蛋白的高端产品路线,根据大豆的特性实行差异化战略。政府及企业必须加强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保护力度,并做好宣传和种植工作;提高其国际国内知名度和认可度;通过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产品进行重征税,使非转基因大豆获取价格上的优势,并把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基因的通过价格差别区分出来,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争取对非转基因大豆的定价权;当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并无明确定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出于对国民的生命安全考虑,必须把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产品都进行明确标识,让国民自主选择。

解决国产大豆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是单一的靠农民自己或是政府、企业来解决,必须多管齐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菡,周慧秋.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的借鉴与启示[J].黑龙江粮食,2011(2):26-29.

[2]任淑荣.中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

(3):391-396.

[3]祁旺定,尚明瑞.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17):88-96.

[4]张立富,刘天慧.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农业经济,2015(3):116-118.

[5]肖琴,李建平,刘冬梅.转基因大豆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5(6):137-141.

[6]刘忠堂.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大豆科学,2013(3):283-285.

作者简介:王翠雅(1993-),女,山西运城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农村发展研究;王中云(1989-),女,河南安阳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南储芳(1990-),女,河南信阳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农村发展研究。

上一篇:没有美术作品的美术馆 下一篇:怀远县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制约因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