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时间:2022-05-20 03:07:28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DN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合理控制饮食,应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另予弥可保片口服。治疗组则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5.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熏洗对治疗DNP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现采用中药熏洗的方法辅助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均为我院2型糖尿病病人,均符合1998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并伴有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NP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肢体末梢感觉异常或障碍,如麻木,疼痛,发凉,虫爬蚁行感。②浅感觉,震动觉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④除外其他神经病变。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5.7±7.1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8±2.92年。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37~77岁,平均54.9±6.9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3.5±2.76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合理控制饮食,正确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等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甲钴胺片0.5mg,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白芷、当归、川芎各9g,红花、防风、桂枝各6g,桑枝12g,官桂、土细辛、鸡血藤各15g。水煎后先用热气熏双下肢,待水温不烫时浸洗,并用软布浸湿反复自上而下地擦洗,保持水温38~45℃。每次熏洗时间40分钟以上,早晚各1次,疗程4周。

3 疗效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电图(NCV)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未恢复正常,肌电图、NCV较前增加

3.2 治疗结果:见表1。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体会

DNP与高血糖状态下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有关。对此,中医多归属于“痹证”“痿证”范畴。患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推动血液无力,血失温煦、推动、濡养而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不荣于经脉而致肢体麻木,不通则痛。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治疗DNP的关键。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药液对肢端的直接熏洗浸泡,刺激血管神经,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方中川芎、红花、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行血补血,舒筋通络。现代药理学认为,川芎、红花、当归、鸡血藤的提取物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微血管等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助于周围神经的营养改善和功能恢复。官桂、细辛、桂枝温筋通络,散寒止痛。白芷、桑枝、防风祛风通络。故结合中药熏洗方法治疗DNP,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的优点。

5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341.

收稿日期 2007-04-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泻黄散加味治疗脂溢性皮炎41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调和营卫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