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

时间:2022-05-20 01:35:26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

新世纪教育的灵魂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它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造性人才指明了方向。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就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曾出现过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语文而言,在作为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呼唤着创新教育。应该看到,新时代已经向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激励我们要不断寻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不然,依照过去的一套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将一并被挤下历史的舞台。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科学的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作为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一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二要实行民主,开放的学习,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和自由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爱因思坦语),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及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地成长。三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能触景生情。情景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直观的情境能产生愉快的情感,悲戚的情境能产生痛苦的情感。语文教学应努力挖掘语文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应当在准确、鲜明、幽默、生动的教学中,做到形真、情真、意远、理蕴、让学生忘情其中,欲罢不能。其情感与作者、教师产生共鸣,使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爱因思坦语),令他兴奋、令他深味、令他永远珍藏,以至产生神圣的好奇心与惊人的创造。一句话,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潜力,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对未知的科学与社会充满好奇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追求,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也包括现在还有部分教师,总认为语文很好学,语文很好教;学一篇文章不就是五大块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说说学生记忆,给人的感觉是一整套操作熟练的工作程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几乎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我在此做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使学生乐于交际的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体会到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正逐步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引导自学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为此,教师要下决心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讲解与发问,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在课堂上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引导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做到“自己会学”,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三)质疑互学

疑是思维的开端,问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思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今中外无数的实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世界上许多发现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先由学生互助小级讨论争辩,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双向互动探讨

在学生提出的疑问寻不到答案时,老师要引导教学,以知识为媒介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提高。这时的教学活动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彼此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一直在做“导演”。让学生自己创新。

(五)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想象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自始至伴随着想像。在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插叙、补叙、说明、议论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拓展想象,让写挤进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能成为创新的课堂。

四、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相当长一段时间,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有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了,学生们走进了多煤体教室,领略到多媒体教学的风采。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淅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乐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五、创造性的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中外古今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乡愁》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课堂,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任务更是艰巨。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上一篇:对待学生要学会“冷”处理 下一篇:刍议板书与CAI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整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