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的听力教学

时间:2022-05-20 12:50:20

谈小学英语的听力教学

【摘 要】听力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力是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只有能够听懂了人们所说的话才能用来与人交际。但是,按照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在听力这一环节上感到非常的吃力。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在听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训练形式。

【关键词】听力,语言障碍,听力习惯,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在教育上的分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故此,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顺应时代要求,提高国民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是重视“双基”,发展能力、培养能力的教育。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教育,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英语素质教学的目标,掌握听、说、读、写技能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体现。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一种用于与人交际的工具。要学会一种语言听,第一步就是听,只有听懂了才能与人交际,所以说,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小学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距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的原因何在呢?听力理解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就这些问题,笔者想略陈管见。

1 “听”的地位和作用

听力即听的能力,是指小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的能力,是一种有目的交际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一种主动型、隐性的技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据美国著名外语教学法家Wilga M. Rivers 在“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一书中的统计, 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听占实际时间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亚历山大(L. G. A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你就觉得不自在。” 难怪弗里斯(C.C.Fries)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可见,学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力。

2 听力理解障碍

2.1 语言障碍

2.1.1 语音障碍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 house---horse,bad---bed, beat---bit。另外,读音在英美英语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hot”一词,英国人读作 [h t] ,而美国人却读作 [h∧t]。我国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2.1.2 语速障碍

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比较慢,怕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速度来迁就学生,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跳,这样做对听力的培养非常不利,让学生形成了依赖的习惯,遇到正常的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

2.1.3 词汇障碍

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有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听写The crying over, I ached, I was wronged.时,很多同学将wronged写成round 或wrong,究其原因很多同学不知道wrong有动词词性,意为“委屈”,所以说识别词义对理解原文是非常重要的。

2.1.4 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

2.2 非语言

2.2.1 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giving, April Fool 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

2.2.2 心理因素的障碍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情感因素有些学生在听英语时,信心不足,心情过分紧张、焦虑、压抑、其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在压抑状态,思维变得迟钝,难以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还有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常常怕犯错误而被嘲笑,在多次犯错后容易产生信心不足,甚至自卑。因此,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注意难易适中,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不断鼓励,让学生保持积极性,树立信心,获得成功感。

3 听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训练。那么,在小学听力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机械记忆力强,但理解力、分析力较弱的特点,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1 积累知识,为提高听力水平做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给学生语音、语调知识和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逐渐积累较多的知识,促使他们可理解的听力内容更多,听力反应速度也更快。

3.1.1 语音、语调知识

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应教给他们标准、地道的发音。教学中让孩子们准确掌握sheep、ship,pain、gain,bus、boss,door、doll等发音相近单词的读音,如:清楚地区别长短音[:]与[]的发音。教师平时上课时口语中应出现连续、重读、弱读、失去爆破、词句升降调等语音、语调变化,使学生听多识广,为听更复杂的内容打下基础。 如:教学apple这一个单词时就采用升降调教apple apple,今后出现一般疑问句Is it an apple?时,学生就不会有听力障碍,觉得怎么apple这个单词发音变了呢?或者不能迅速反应出苹果这个形象。

3.1.2 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孩子必须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知识。教师在平时授课时,给孩子多讲一点异域文化知识,为使他们提高听力理解力打下基础。如:英国人、美国人见面不像中国人问候吃了没有?而喜欢谈论天气这一习惯告诉了孩子,他们在听:

Lily:Hello,Xiaoxiao.

Xiaoxiao: Hello,Lily.

Lily:The sun shines brightly.

Xiaoxiao:Yes,It’s a fine day,today.

这段核心课文对话时就不会觉得奇怪,而会马上学习这种见面谈话的方式。

3.2 培养听的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到“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指长期逐步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听是语音输入的源泉,是说,读,写的基础。一种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有运用这种能力的习惯。要求学生具备听懂英语的能力也应该先培养他们注意听英语的良好习惯,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和能力。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大量的Listen and point./ listen and say / 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act 等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反复的Listen / Point / Say / Do/ Act的练习,学生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就能逐渐地养成。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要求学生在家里要经常地听录音,要注意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从“听、说”入手,注重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创设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说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3.3 创设良好的听的环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3.3.1教师尽可能多的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平时在生活中并没有听说的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英语、学英语的环境,形成一个英语听说的氛围,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听的机会。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逐步加深,开始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这一环节是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供练习的频率。或许一开始学生并不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学生明白。如,双手掌心向上表示stand up,双手掌心向下表示sit down, 回答问题时要举手,老师举手说hands up,又如, 双手握圈放在眼睛处转动,表示动物panda, 做跑步状,表示run. 学生只要专心听、努力猜想、尽力理解,重复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这也是培养学生听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3.2 借助媒体,营造英语氛围。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天动爱玩,注意力容易转移,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等特点,利用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通过鲜明的图像、规范的读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为文可提供语言信息;而图可以起到类似手势、体态语、教具、动作等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信息;音则可训练学生的听力。

3.4 精心选择听力材料

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枯燥和过难的材料只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根本就起不到训练的作用。因此老师选择的材料首先要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会产生共鸣,不至于空洞。而且要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内容要包罗万象,可以是谜语、小故事等。选材时,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图画相配的文章,借助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内容,例如,在教“hot”这一单词时,教师可搜集夏天汗流满面的动画或图片,配上朗读:“I feel very hot.”。这些听读材料既为学生提供了听的素材,也为模仿说创设了语言环境。

4 听力训练的主要形式

4.1 听音模仿与重述

在教新词句时可以让学生将听到的语言材料完整地重述出来,以此来训练学生听力的精确性和培养孩子正确的语音语调。比如教第二册Unit2 Fun with Koko A 部分,新词句有tall,short,fat,thin,big and small。 I’m tall/short/…….可以先通过图片或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再让学生模仿重述出来。教师可以指着图片上的Jojo,模仿Jojo的声音说:I’m Jojo, I’m tall. 在说tall 一词时,还一边用手比划,然后对比short,模仿Momo的声音说: I’m Momo. I’m short .这时老师可以蹲下一些比划一下short,这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接着就让学生来模仿重述一遍。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听力,还让学生将语言材料进一步内化理解。

4.2 听与写结合

听与写相结合是训练听力的有效方法。如听音连线(listen and connect),听音标号(listen and number),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数字,名字或是单词,这一形式较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不但能提高听力,而且也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3 听与说结合

英语学习中听与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楚,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

4.4 听英文歌曲学英语

学唱歌曲一直是小孩子门乐此不疲的事。在学习唱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会认真的听并模仿,积极的参与。因此运用学唱歌曲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听英语的强烈意愿是一种极好的办法。现在的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简单易学又好听的儿歌,教师可以利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年级,教给学生相应程度的英语歌曲,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练习,可以安排在课前五分钟,作为Warming up ,也可以穿插在课堂中间作为调节休息,长期以往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培养学生能力。

4.5 做英语小游戏学英语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而游戏则是他们的喜好之一。教师可抓住时机,逐步培养学生愿意听,注意听的好习惯。如学生在学完了简单的Stand up / Sit down / Touch your nose等指令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Simon says 的游戏:(When teacher says: Simon says: stand up. You can stand up ; but when teacher says: stand up. You don’t need to stand up .) 此类游戏能有效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听的语言材料上,较好地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做Bingo游戏,可以用来进行数字、单词的听写训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5 结束语

总之,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使之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技能,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运用以上方法训练小学生听力时,教师也要注意将听、说、读、写、唱几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为了确确实实的提高小学生的听力素养,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听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从给学生知识准备、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景下,保持最佳的学习状况,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先相近的学习环境来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听力。相信,通过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从小就会拥有听英语的聪耳,英语也将真正成为下一代人轻松驾驭的交际工具。当然,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我们只有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

参考文献:

[1] 林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5―69

[2] 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5. 105―113

[3] 洪子锐,惠幼莲,李升平.小学英语教学法ABC[M].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80―86

[4] 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5―64

[5] 莫京静.英语听力教学分析[J]. 国外外语教学.1999(1) 27―29

[6] 陶嘉玮.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分析与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1999(3) 27―29

上一篇:如何向学生“推销”地理 下一篇:浅谈新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