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究

时间:2022-05-19 11:25:16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究

【摘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颁布后,因其在银行业的重要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引导银行逐渐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办法对于银行的影响是怎样的、商业银行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对于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本管理办法 银行经营 资本监管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内容及主要变化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经过我国国务院批准于2004年3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这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于中国银行体系建立起统一的约束机制、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上批准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Ⅲ),巴塞尔Ⅲ包含了资本监管和资本质量标准等最新要求,协议要求参会各成员国在2013年开始实施,并在2019年能够全面符合标准。2012年6月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批准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确定于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执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以巴塞尔Ⅲ“三大支柱”为基础建立起统一配套的资本充足监管体系,严格确定资本定义、扩大资本风险的范围是新办法的主要内容。作为一部中国版的资本监管法规,新办法在保持与国际标准(巴塞尔Ⅲ)主要规则一致的基本前提下,注重与中国银行体系现行情况结合起来,比如在资本计量方面,为了鼓励商业银行为向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对满足新办法要求条件的小微企业,使用权重法下的风险权重可由100%下降至75%,在内部评级方法下允许使用别的零售风险权重公式来进行计算。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正文在总体上符合巴塞尔Ⅲ的资本监管要求,内容主要分为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及监管要求、资本的明确定义、每种风险资产加权计算方法、信息披露、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内容和措施以及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方法及程序等;附件内容则主要为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包括风险暴露分类、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监管要求、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督要求,如专业贷款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办法相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有了相对较大的变动,其主要变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明确了资本的定义

新办法中确切地说明了资本工具的合格要求,并提出了四层资本充足要求:第一层次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各分别为5%、6%和8%,也是四层资本充足要求中最低的;逆周期资本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各为:0-2.5%和2.5%为第二层次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是第三层次的要求。除了这些以外,商业银行把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并入到二级资本内也持允许态度,对商业银行在新办法颁发之前(即2013年及以前年度)发行的达不到标准的二级资本允许有十年的过渡期。

(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

根据新办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法或是权重法。对同业债券的风险权重增加比例大小,下调个人贷款及小微企业等项目的风险权重,以便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一套统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体系

以前所应用的资本监管准则将所有的商业银行分类为资本严重不足、资本不足和资本充足三种类型。新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较大改动,最终依据资本充足水平将各商业银行分为四个大类。在银行业务的经营过程中,监管方、投资方和银行自身是主要的利益方。新办法采用三方并立的监管体系,并据此建立起监督检查、外部市场监督制衡和银行内部督查监管的资本充足评估机制,监管体系得以配套运作。在新办法在银行体系里实施之后,如果某一商业银行达不到最低的资本标准,那么此银行被认为严重违规,并认定为重大风险事件,受到银监会严厉的处罚及其他监管措施。

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颁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新办法综合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方面的规则及要求,增加风险覆盖的范围,坚持资本计量上的审慎性原则,按协议内容合理调整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体系,银行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同时全部的商业银行应该计提市场风险。综上来看,新办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模式受到进一步的考验

商业银行传统以经济资本管理为主的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风险覆盖范围、计算结果准确性等地方监管资本设计不合理,存在于监管资本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所间的非预期损失相差较大。在现行的新办法下,资本对各类实质性风险进行了全覆盖,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等监管资本计量模型是全面向国际上成功银行在资本计量模型方面经验全面学习和实践的结果。为了达到新办法中各项规定中的要求,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结构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如将一些资产规模大但资本消耗较高的业务模式剥离了出来。因此国内一些靠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的业务模式将会受到考验,会有效地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规模。而由于银行对于高风险业务的控制将会使传统的高扩张、重投资轻收益等粗放经营模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其精细化的发展战略将会得到重视和发展。一些新型战略如将客户细分、精细定价成为银行发展的重点,合规合法的创新如不利用或少利用资本的中间业务在盈利中的比重,会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在未来时间内银行将会受到更强的资本约束,从而带来一定的资本节约。

(二)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新办法允许在各方面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采用以下计量方法:内部评级法等高级计量方法,从而使计量结果更加精确,从而帮助商业银行走向资本节约化道路。将信用风险作为例子来说,如果使用内部评级法,个人或者公司的贷款对于资本要求不再只是100%,而应该根据商业银行实行内部评估系统所进行评估的PD、LGD及有效期限等参数来呈现有差异化的变化。在贷款总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对经济业务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幅度,从而提高了风险充足水平。除此之外,新办法对各类资本和风险资产的计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按照新办法中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资本量化管理,开发新的高级计量工具,将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进行完善健全,并且将资本工具切实地应用于商业银行平时的业务流程之中,实现风险及其资本的细致化管理。

(三)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方式的影响

新办法对于过去以经济资本管理为主的模式提出了否定,对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的确切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都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新办法应用环境下,资本实对每类资本风险的进行全面覆盖,一些高级的计量模型如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等比较先进的计量模型是对别的国家大型银行的内部计量模型进行学习和综合实践的先进模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重新界定经济资本及监管资本之间的关系,改变银行之前传统的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应该设计成立一套综合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对所有的实质性风险进行全面管理。新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提供的内部评级法、内部计量法等资本高级计量方法的基础是实现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全面量化监督管理。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过去已经习惯了定性判断和条块管理,全面量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措施分析

总体来讲,新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均衡性做出了进一步的强调,其出台对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新办法实施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综合新办法对银行产生的影响来看,商业银行可以据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地学习借鉴先进的国际性大型银行的应用实践经验

2010年巴塞尔Ⅲ被批准颁布之后,有些比较先进的大型银行已经开始了综合的研究和探索,并且有些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所以,一些小型的、起步较晚的商业银行可以向已经取得经验的大型银行吸取经验、认真学习,掌握资本管理的整体思路和做法,并且在学习借鉴的同时研究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程序。

(二)加强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稳固好资本充足率监管体系

新办法实施已有两个月已久,商业银行应做好明确资本管理的职责,在已确立完成的风险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研究好每条业务线风险的压力测试方法和资本应急补充机制,并尽量使一些主要的风险能够及时被识别和得到完善合理的解决。

(三)加强高科技的引领辅助作用,设立风险及资本的量化系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尽量开发出内部资本充足评估信息系统,使之能够准确识别出潜在风险,并将数据结果建立其相应的数据库,以进行事后的分析和鉴别,满足好非现场监管报表和资本充足率披露核查等工作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工作,打造合格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管理队伍

在新办法施用之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相对粗放,而新办法在银行体系应用之后,商业银行的风险计量及资本管理等工作更纷繁复杂,因此,在新办法应用实施之后,要继续强化对于银行工作的培训工作,如最主要的是对于高管人员的培训,把握好新办法对于本银行所带来的机遇和压力,并分析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继续强化对于一些从职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做好风险管理相关专业的选拔方面,外部招聘或者内部提拔等方式来选取相关的人才,以便能更好地应用新办法实施之后的新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体系的改革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国内银行在资本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对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反而不太重视,尤其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颁布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逐步应用新资本监管要求,这是当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更有助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以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的实体经济。国内银行业务机构应该认真学习新办法的内容,并积极地推进相关的法规在银行业实际管理的应用和实践,不断加强和推进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增进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东,李圆.《巴塞尔Ⅲ》解析[J].金融论坛,2010(12):44-49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决定[EB/OL].2007.

[3] 汤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内容及影响浅析[J].消费导刊,2012(7):85-86.

作者简介:张新民(1979-),男,河南郑州人,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计划财务部,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上一篇:浅议计算机在交通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我国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