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现状评析

时间:2022-07-07 02:51:12

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现状评析

【摘要】苏州抓住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通过利用FDI与国内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加工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文章分析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的现状和困境,旨在指导苏州加工贸易产业的实践。

【关键词】加工贸易 现状 价值链

二十一世纪初来,苏州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实现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贸易结构而言,仍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阶段,苏州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苏州加工贸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一)发挥“引擎”作用,三驾马车齐推苏州经济快速持续增长

2011年,苏州进出口总额为3008.63 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1162.5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8.64%。加工贸易对苏州GDP的贡献率为19.94%,也就是说苏州2011年的GDP10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332亿元,在增长的1332亿元中有19.94%是由加工贸易增长产生的。2008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工贸易总额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苏州的加工贸易值为950.3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57%。加工贸易对苏州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十一五”期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率均保持在10%以上。

(二)优化加工贸易产品结构,推动配套产业发展

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969.5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70%,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比重高达65%,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手机、计算机零配件等主要IT产品的出口增幅都超过50%以上。机电类产品的出口额也由2003年的128.24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315.82亿美元.目前苏州地区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中有27家职能电网装备及配套产品企业、6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100多家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超过300家的显示器企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产业,形成了具有地区又使得产业集群基地,并带动了配套企业的运作,具有较强辐射效用。

(三)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苏州产业结构调整

苏州抓住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依靠外商直接投资,依托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较好地实现了首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一代电子、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精密制造、医药与生物技术等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加工贸易产业链正在逐渐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创新研发、品牌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得到了诸多企业的重视。例如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自成立以来业务量稳定增长,2011年,区内实现进出境货值960亿美元。区内已形成以汽车飞机零部件为主的精密机械、笔记本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保税加工体系,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精密机械制造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

(四)吸纳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2011年末,外资企业从业人员接近240万人,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从总体情况来看,加工贸易吸纳本地劳动力约为30%,外地劳动力约占70%左右。一些大型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例如华硕、名硕、联建、和舰等就业人数就超过10万。加工贸易有效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提升了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FDI,加工贸易20多年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培养了高级人力资源,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二、苏州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尽管这些年来苏州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进出口总额亦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在开放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出口扩张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虽然地区内相对形成了较为晚上的IT业供应链体系,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苏州生产型企业主要依靠的是代工或OEM贴牌的方式嵌入到有国际大采购商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当中,85%的企业被“俘获”进入到依靠劳动力优势的低技术含量的低端生产、制造、加工、装配和组装环节,出于产业链上附加值较低的环节。虽然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但是在本课题的抽样调研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OEM,由客户来样、来料/进料,完成生产,获利能力相对降低,产业结构事实上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

(二)价值链短,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

加工贸易增值率 能反映出加工生产环节的附加值程度,尤其是加工环节的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程度。2008-2011年间,苏州加工贸易增值率在0.63-0.73之间波动,但是相对于加工贸易总额的大幅度增长,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增长还是显得较为缓慢。进一步也可以说明,苏州的加工贸易企业本质上不具备真正的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只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在部分产品出口返销的同时,采取深加工结转方式将产品结转给国内的终端产品生产厂家再加工的经营方式更为普遍。从产品的产业链来看,生产中间产品的,国内结转多,加工贸易增值率低,甚至是负。如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加工贸易增值率2010年仅为-43.8%。但是生产终端产品的,国内基本无结转,加工贸易增值率高。

(三)本土企业参与程度低

苏州加工贸易属于典型的“外来嵌入式”,将近97%的加工贸易出口额来自外资企业,由此所形成的制造业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也主要由外资组成。根据统计,苏州加工收益的80%属于国外产值的转移,说明加工贸易企业与内资企业尚形成紧密联系。内资企业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配件等配套不足,外资企业的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通过进口贸易或者本地的外资企业的采购,而并非由内资企业提供,国内采购率 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内资企业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与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苏州在引进外资时,引入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使得本土企业无法实现和外资企业的配套;三是涉及进出口关税等一些政策问题。

(四)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

尽管一些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开始逐步进驻苏州,但相较于庞大的加工制造规模,比例极低。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属于外资企业,其产品以及关键零配件的建设、渠道建设、营销建设等环节仍然被跨国母公司所控制。虽然少数本土企业已意识到附加值有限的问题,但研发经费和高端科研人员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发达国家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比例高达20%以上,而我国仅有0.31%,这直接造成了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从技术含量上看,苏州乃至全国的本土加工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淘汰”周而复始的成长之路,原发性自主创新的缺失使得内资生产型外贸企业不断地陷入研发缺失的困境,长期甚至会会导致我国生产型企业在全球分工当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五)高耗能、高污染,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苏州加工贸易高速发展成绩显著,但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2010年苏州苏州市万元GDP能耗为0.824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98%,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然而,高能耗、高污染并非单纯是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如果这些产能转化为一般贸易,同样会产生这些问题。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加工贸易本身,而在于加强对资源能耗和环保问题的管理,提高加工贸易的门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虽然最初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收效甚微,但相对仍然带来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总体的资本不再短缺,反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同时,加工贸易产业的成本竞争优势也面临多重危机。

三、结论

苏州加工贸易在出口规模、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增值率低,本土制造业型外贸企业基本从事于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及下游,获取高额的增值收益。为了避免苏州陷入“贫困性”增长,调整苏州加工贸易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抓住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分紧迫。

参考文献

[1] 张迎迎.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2] 丁勇.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探讨[J].现代财经,2010(8).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12年A类重点课题“价值链视角下苏州加工贸易多元化转型升级的研究”(12SKX003)江苏省2012年社科应用课题“价值链视角下江苏本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12SYC-019)。

作者简介:张译匀(1981-),女,汉族,苏州人,现就职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物流管理。

上一篇:基于资本市场非传统巨灾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工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