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下的节奏训练

时间:2022-05-19 10:12:34

兴趣引领下的节奏训练

在孩子们刚刚接触到音乐课的时候一味的去强调单一枯燥的技能训练,势必会影响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兴趣引领下”的节奏训练才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笔者多年的授课经验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在动物、玩具和一些生活中的声音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他们感兴趣事物,再结合歌曲教学在节奏训练上做文章。

一、利用生活经验,初步认知节奏

自然界中的或是生活中的自然声音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墙壁上石英挂钟的声音,它们总是均匀的规律的不断重复,当我要向学生介绍四分节奏的时候,我通常会引导学生去联想这样的声音。我发现这样的声音不仅均与规律,更重要的是它们每一秒钟一拍,速度适中,非常利于孩子们划拍理解和掌握声,也就是说这样的速度频率非常符合孩子们划拍的动作频率。经常这样重复的提醒联想和练习,小朋友很容易就掌握了四分节奏的匀速较缓慢的特点,同时也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节拍感。八分音符如何解决呢?我联想到了我们大人走路的声音,于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模仿妈妈走路的样子,并认真回忆妈妈高跟鞋底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成人走路的节奏和挂钟秒针的行进节奏相比基本是二倍和二分之一的关系,这样的速度是非常自然的,小朋友接受起来也非常容易。为了更好的让小朋友们掌握四分节奏与八分节奏的长短对比,我经常是将学生分组进行联系,一组学生跟着我原地学妈妈样子走路,另一组学生跟着我拍手的节奏模仿挂钟秒针行走的节奏,这样一组拍手一组走路,不仅让学生很好的感觉到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长短关系,同时还潜意识地在向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生活中的自然音和自然界中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妈妈洗衣服时搓衣服的声音、切菜时菜板发出的声音等等都可以利用到不同的节奏训练中。

二、利用兴趣爱好,深化节奏意识

生活中有很多动物的叫声都非常像音乐里的自然节奏(基本节奏),比如小鸡叫声“叽叽 叽”就非常近似XX X这个节奏,如果速度稍快一点,也可以演变成 XX X这样的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再比如鸭子的叫声通常是“嘎 嘎 嘎 嘎”,这也和基本节奏里的四分节奏X X X X非常相似,而小鸭子的叫声却更接近于XX X这个节奏。在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一年级上)中有一首歌曲叫《动物说话》,歌词里涉及到了两种动物小鸡和小鸭,我想这正是基于低年级孩子在认识上过于依赖兴趣的特点而安排的,而这首歌曲恰恰也只出现了XX和X这两种节奏,这与本人以往的教学实践不谋而合。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这些简单的节奏型,我们还可以从动物的行进姿态上着手进行。比如乌龟爬行的动作非常缓慢,我们可以写出一条四分节奏与之对应,可以让一部分孩子们模仿乌龟爬行的动作,一部分同学边划拍边念节奏加深四分节奏的印象。这类慢行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大象、老牛等等。与八分节奏对应的比如鸭子走路的节奏等。利用孩子们对动物感兴趣这一特点进行节奏的训练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加入律动,让孩子们再模仿中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并进一步理解长短与快慢的关系。

三、充分挖掘歌词,加强节奏感知

在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里,有一首歌曲叫做《亚克西,巴郎》,在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 这种节奏把握起来非常难,这种后十六节奏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就出现本来就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考验,但是这样的难点只要通过对歌词认真的进行儿歌性质的诵读后,学生基本上是可以很好掌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单位拍子里每个词长短的不同划分,我让他们诵读歌词时加上了用手击掌的动作,一个击掌动作可以细分为合、分两个动作,这其实就是两个半拍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在诵读歌词时就形成了手的“|合分 合分 | 合分 合分|”与嘴里歌词的“|每天 早 晨我 | 早早 起|”的配合。同样的例子在本册的教材里还有诸如《娃哈哈》、《小苹果》等歌曲,通过这样的训练在孩子们脑子里可以形成很好的节奏意识和正确的节拍感觉。相对于前十六或者后十六节奏而言,均匀的十六分节奏就显得比较容易,比如《小老鼠,上灯台》《轱辘轱辘圆》等歌曲中的十六分节奏,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进行解决。遗憾的是在歌曲中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节奏型单靠这样的形式还不足以完成,比如附点八分节奏 和切分节奏 ,因为这些节奏性的长短组合比较特殊,我们就得采用另外的办法了。

四、利用身体律动,提升节奏体验

在苏少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一首歌曲叫做《猜一猜》,这里面就出现了附点八分 这样的节奏,由于其长短的组合很特殊,面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又不可能细细地区讲解他们的长短构成,因为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理解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遇见这样的节奏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段腿脚有残疾的人走路的视频,我让同学们观察他们两个脚在地面上停留的时间,然后再叫部分孩子模仿他们走路,我在旁边领着孩子随着模仿者的步伐念出节奏。当然通过孩子们的模仿他们会觉得这样走路非常累,于是我会乘机教育他们关心我们身边的残疾人。同样是这首歌曲,里面还出现了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难的一种节奏型 。这是一个带有休止的弱起,而且歌曲中有多处出现了这样的节奏,无疑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难点。我想到用身体律动来帮助解决。我让学生先跟着我的节拍做低头抬头的动作练习,其实和用手划拍一样,但是用手划拍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于是我用点头的方式来替代。当学生动作很整齐后我再要求学生,凡是有遇见这样的地方我们低头不唱抬头唱,就这样几遍下来,问题解决了。当然还可以用下蹲站起这样的动作来实践,蹲下时不唱,站起来时演唱,只不过在日常教学中第一种会更实用一些。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有心,面对一切教学难点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幼儿赏识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谈幼儿教育中班级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