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5-19 08:21:41

浅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摘 要】当前,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数学教育教学来说: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因其严谨的知识系统性,链状结构性,以及在学生思维训练所独具特色的逻辑性,科学性,有它独特的特点。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题整合的过程之中,如何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更好地驾驭这种新式的教育教学手段,就成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的听课与评课 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