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5-15 04:26:53

漫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地理课堂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和培养地理素养的主要渠道,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很多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升学考试压力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实现。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有利于激发兴趣、支持学生长久性自主学习的因素,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能动作用。一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珠三角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学习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时,让学生分析江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学习矿产资源时,则举出大量学习、生活和生产中的用品,小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多种文具等,大到战斗武器、交通运输工具,它们最初都源于各种矿产资源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有兴趣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二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地理学科具备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又可以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说段趣闻讲个故事,朗诵诗词、俗语或解释典故等扩展学生思路。若多种手段适度穿插、交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感到学习“易”“趣”“活”,使学科兴趣、动机转化为意志行动,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第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第二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敢问”。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回答,即使不能立即回答,也应指出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步骤或作出合理的说明。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教师不要嘲笑,应肯定其敢于提出问题的大胆行为,发现其积极思维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逐步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指导用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由于自主性长期受到压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很差,习惯于死记硬背。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重新建立读书思考的习惯,逐渐提高阅读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不少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恰当引导学生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观察能力。例如,学习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特征时,先让学生到地理园观察立体模型,辨认山顶、山脊、山谷、陡崖这些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然后对照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通过观察使抽象的知识理论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增强了辨别能力。其次指导用耳,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必须从教师的语言入手,促进学生爱听、会听、听准。课堂教学中,直观性语言趣味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听的欲望;启发性语言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性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再次指导用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不少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非很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引导学生去说,而不是去背,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实行讨论、自问自答、讲演等多种形式,如学习中东时,可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中东地区材料,先在小组内讲,再推选代表在班上介绍。尽量多创造学生“说”的机会,增强语言运用和记忆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

上一篇: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设计数学教学情境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