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派成员的网络行为与态度

时间:2022-05-19 08:14:32

广东高校派成员的网络行为与态度

摘要:本研究利用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调查问卷,对广东高校派成员进行网络行为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派成员的网络行为与态度存在性别、职称、年龄、工龄、会龄等方面的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高校 网络 统战 调查

引言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稳居世界第一”。调查同时显示,“我国互联网正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①

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了传受双方互动的过程,相应地,高校派成员在地球村中吸收、加工和传播信息,并且使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因此,对高校派成员进行网络行为与态度的调查,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开展。

研究方法

被试对象。以广东22所高校606名在职派成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10人,占51.2%;女性285人,占47.0%;缺失11人,占1.8%。被试平均年龄为43岁,平均工龄为12.4年,平均会龄为9.29年,涵盖民盟、九三、民革、致公、民建、民主促进会、农工、台盟等派和无党派人士。被试者职称方面,初级31人,占5.2%;中级170人,占28.6%;副高253人,占42.6%;正高133人,占22.4%;缺失7人,占1.2%。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为自编的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调查问卷。前期工作通过访谈,总结访谈结果,确定编题依据。最终形成调查问卷共16个项目,其中7个多选题,另外2个开放项目,涉及对改善网络统战工作的建议等。

施测过程。集体测试以学校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进行,时间约为10分钟。由于被访者大多同时肩负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接受调查员面访及填写纸质问卷有一定困难,因此,测试采用了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供被访者选择。施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测,对编制的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共预测65份,经删减制成正式量表再进入第二阶段的正式施测。正式施测共发放问卷735份,收回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为82.省略/html/Dir/2009/01/12/5447.htm

②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免费杂志在哈市高校中的存在现状 下一篇:双重压力下的报纸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