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05-19 05:27:23

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 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农村儿童,值得家庭关照、学校关爱、社会关怀,他们的日常行为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得到社会的重视。关注儿童的今天就是关注中国的明天。文章就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 农村儿童 日常行为 教育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重视小学生道德素质建设,促进他们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为了了解我市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我们针对抚州地区崇仁县桃源小学进行调查,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

该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参照进行设计。下面就问卷调查做详细说明,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家庭行为部分,从六个方面展开调查,分别是:孝敬长辈、文明就餐、待客做客、邻里相处、自理自护、遵纪守法;二是学校行为部分,从爱国情感、懂得感恩、富有爱心、责任意识、明礼诚信、乐观豁达、遵守规则、珍惜资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身环保、珍爱生命十二个方面展开调查。每一方面都创设几个情境,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给出评定,若做得到则打“√”,做不到则打“×”。例如:“待客做客”一项,创设“家里来客热情招待,让座、倒水,客人告辞主动送行”、“接听电话时,会使用文明用语”、“到别人家做客举止文明,会说感激的话”三个情境,由学生进行自我评定。然后对收上来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其中,统计方法为两点计分法,选择“做不到”,计0分;选择“做得到”,计1分。再将所得分数转换成百分数,得分越高则表现越好。两部分共计十项,共计五十七小题。最后对收上来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调查情况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启蒙性、规范性、长期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这一阶段,家庭行为习惯和学校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关键,调查分析小学生群体的家庭行为表现和学校行为表现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小学生家庭行为调查情况

1.小学生“孝敬长辈”这项调查表明,小学生对父母的关心不够,有些简单的行为孩子却执行得不太好。“知道父母生日,会用恰当的方式祝愿”这一项,自评做不到的为49%;“学着照顾长辈,为父母分忧,会安慰家人”这一项,自评做不到的为36%;“外出告知家人,或写留言条,按时回家”这一项,自评做不到的为43%。由此可见,小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关心、付出相对来说很少。

2.小学生“文明就餐”这项表明,小学生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行为表现都需进一步加强。在“用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吃饭若打喷嚏,会用纸巾遮住口鼻”、“饭后收拾碗筷、打扫卫生”这三项自我评定为“做不到”的比例分别为34%、32%、30%。

3.小学生“待客做客”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热情待客,但在使用文明用语、行为表现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4.小学生“邻里相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不向窗外抛弃垃圾,不污染公共环境”这一项做不到的比例达到31%,其他两项“和邻居友好相处、不影响邻居休息”表现较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

5.小学生在“自理自护”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节约水电”、“有节制看电视、玩游戏、文明上网”、“掌握突发事件的自救方法”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够理想,做不到的比例分别为33%、33%、48%。在其他方面,如:“自己的事自己做”、“按时上下学”等方面表现较好,绝大部分都能做到。

6.小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表现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但当别人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小学生或是因为意识淡漠或是处于自我保护不会制止的占总人数的近一半。

(二)小学生学校行为调查情况

在小学生学校行为调查中,我们调查了十二项内容。

1.小学生“爱国情感”这项调查表明,小学生在升国旗时肃穆行礼、高唱国歌,表现较好,而在进一步的关注新闻,关心时事行为方面则有疏忽表现,“做不到”的比例为56%。

2.小学生“富有爱心”这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小动物,并且爱护花草树木,但在帮助残疾弱小有困难同学方面,38%的学生反映“做不到”,所以这部分学生需要提高关爱意识,使群体环境融洽和谐。

3.小学生“明礼诚信”这项调查表明,能做到遵守时间,遵守诺言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还是有33%的学生做不到,结果令人忧虑。

4.小学生“珍惜资源”这项调查表明,“不在课桌上乱写乱画”这项有45%的学生反映做不到,这项旨在调查学生对学校资源的珍惜情况,简单的行为却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5.小学生“行为习惯”这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平时也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不随意翻别人的物品。但是,近44%的学生反映“说话文明,经常用礼貌用语”这项做得不够好,需加强这方面的文明修养。

二、农村小学生问题行为归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家庭问题行为归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问题行为在这里指的是超过30%的学生执行起来效果相对较差,学生行为表现欠佳的行为。例如:“外出告知家人,或写留言条,按时回家”、“打喷嚏,咳嗽时,能转身用纸巾遮住口鼻”、“不向窗外抛弃废物,不污染公共环境”等,这些行为表现在调查中问题相对突出,接下来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家庭中,一部分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家工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者这一角色是空缺的。儿童年龄小,许多行为模式的习得,一是通过教育养成的,二是通过模仿习得的,而作为主要教育者的父母亲却不在身边,这样不利于孩子日常行为的规范。例如:“家里来客热情招待,让座、倒水,客人告辞主动送行”这一行为,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能够使小学生耳濡目染习得。针对这一情况,家长要提高自我的家庭教育意识,权衡利弊,然后决定是双方都在当地发展还是单方外出,另一方留在当地发展从而有时间照顾孩子。

2.学生的认知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局限性,所以会影响到他们对行为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程度。例如:“打喷嚏,咳嗽时,能转身用纸巾遮住口鼻”,虽然学生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是不卫生,不礼貌的,但他们并不知道确切原因,因为这涉及病菌传播知识,所以,做的时候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情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方都应在相关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3.学生的情感问题。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当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道德感的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学生的情感是逐步丰富的,是逐步深刻的,是在发展着的,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表现可能存在局限性。我们发现有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道德感层次偏低,行为表现欠佳,他们认为不关水、不关电是不足挂齿的小问题,废物随手抛向窗外只要不砸到人就行,卫生不重要,卫生环保意识淡漠。调查让我们意识到:在道德情感的培养方面,应该从小时抓起,常抓不懈。

4.学生的意志问题。小学生的意志水平有限,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他们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按时作息,看电视、玩游戏有节制,文明上网”这一项上,问题呈现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缺乏较强的意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电视、游戏、网络的吸引力大于他们的控制力,所以被外在的种种诱惑牵着走。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监管教育,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5.社会教育的影响。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接下来我们谈谈成人及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首先,成人对孩子的影响,成人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当今,随着人们追逐金钱脚步的加快,有些人没有时间停下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所以成人世界会出现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对小学生上网安全的教育是必要的,在家里,大部分父母亲会关注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而有的孩子会选择避开父母在网吧上网,在崇仁乡镇,大部分网吧对小学生是完全开放的,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严格按条例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家庭行为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任何一方的力量薄弱都可能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的发展,影响小学生的行为表现。

(二)小学生学校问题行为归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在校行为调查表明:由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行为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①习惯问题;②态度问题;③认知问题;④学习问题等。对他们学生的学校行为教育必须针对学生这一主体,在尊重、宽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他们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奖励,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而对表现不好的行为予以否定或惩罚,并进行耐心、反复教育。

农村小学生群体日常行为的调查、分析,让我们从全局了解群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思考的同时努力探索一些可行的办法。另外,呼吁各个家庭、整个社会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关注农村儿童的日常行为,关注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

上一篇:浅析教育案例的撰写 下一篇:基于社会道德分析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