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会学语法

时间:2022-05-19 01:22:32

教学生会学语法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创新型人材必备的能力。本文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阐述了如何教学生会学英语语法。

关键词:语法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动机 问题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学习、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关系到该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材不仅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材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拟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谈谈如何教学生会学英语语法。

一、创设语言情景 激发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习高效率的前提。声情并茂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教材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巧妙地设置引人入胜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证明,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时,其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这时,对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最为有利。

在讲解英语构词法时,我先通过“日、水、山”的简笔画、甲骨文以及由甲骨文演变来的汉字偏旁三种形式说明: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外观形象美的特点;而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具有声音节奏美的特点,各有千秋。然后分别写出汉语和英语例子各两组分别如下:“蒸、煮、熏、煎”、“拉、提、打、掂”和 “windy, snowy, rainy, cloudy”、“dislike, dishonest, disappear, discourage”。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出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构词特点:汉字主要是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英语单词主要是加前缀和加后缀。再下来,进一步列举英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加前缀、加后缀多组例子,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最后归纳出英语构词派生法的规律――加前缀改变词义,不变词性;加后缀改变词性,不变词义。

在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情景中,学生积极性高涨,组内讨论各抒己见,班上交流畅所欲言。他们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思维活动被激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强调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有问题,才会有质疑;有质疑,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会有创新。

古今中外的哲人贤士都十分重视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明代陈献年认为,“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科学理论的发现都离不开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和具有科学依据的质疑精神在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大前提,质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初表现形式。

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场合,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作起,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质疑的语言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只有对问题产生质疑,才有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试想一个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连一点怀疑都没有的人,何来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加强和质疑习惯初步形成,他们一改往日那种消极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问题种类多了,范围也广了。以前他们的问题基本全是“how”,现在他们问的大多是“why”和“what”。例如,在讲过介词这一章时,有学生问:“表示‘在大街上’,英国人用‘in the street’,而美国人用‘on the street’;为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引导学生从in表示地点时的定义(在一个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内)出发,经过讨论,最终推出了以下结论: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任何语言都必定携带者其使用者的某些信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使用者的情况。英国人用in,表明他们心目中的大街不仅是一个大街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旁的人行道、商店、住宅楼等在内,是一个三维空间,换言之,英国人观察事物时,除事物本身以外,还考虑到其它相关情况。由此,可联想到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细心,谨慎(英国绅士的典型特点)。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过于谨小慎微就显得顾虑重重,优柔寡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由此不难理解为何昔日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如今已风光不再。同理,美国人用on,表明他们心目中的大街仅是大街本身而已,与街两旁的其它任何东西都无关,换句话讲,美国人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仅在于事物本身,不涉及周边相关情况。由此可联想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直接了当,专注果断。专注果断的负面是卤莽、冒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其正面则是敢想、敢说、敢干,是开拓创新精神。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美国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者最多的国家,为何美国在建国不足200年的时间内能从一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上述推论的科学性虽有待商榷,但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的程度的确令人欣慰。

三、重视学法指导 开展发现学习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学法指导。

先贤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由此可见学法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仅教学生学会大纲规定的知识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生会学并使其了解求知的思路、掌握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什么”、“怎样教”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和增长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他们从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发现者。

在语法教学中,我按照学生自学语法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经过长期耳濡目染的影响,学生正逐步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迁移转变为自己的自学方法。在语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法(guided discovery)――教师提出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观察、分析、归纳后,自行发现(而不是由教师讲明)语言的规则。如在讲解英语短语动词一节时,我先依据《新英汉词典》板书短语动词go down的汉语释义如下:⑴下去,(2)(船等)下沉,(3)(食物等)被咽下,(4)(风、海平面等)平静下来,(5)(价格等)下跌(6)(质量等)下降,(7)(数字等)降低,(8)(飞机等)坠落,(9)(日月等)落山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go down汉语释义的规律性。学生先是观察到:go down的所有汉语释义都和其本义(“下去”)有关;然后分析出:上述所有释义都是在和不同主语搭配时go down本义的引申义;最后归纳出:go down的所有汉语释义都可从其本义出发,结合其搭配的不同的主语推出来。接下来,又要求学生以同样的形式,通过同样的步骤,归纳出put up和put on两个短语动词汉语释义的规律性如下:put up和put on的所有汉语释义分别都是在搭配不同宾语时其本义(“向上放”和“放……在……上”)的引申义,从而最后归纳出:所有英语短语动词的所有汉语释义都是在搭配不同词语时其本义在具体上下文中的的引申义,都可以通过上下文推出来,不必一个个死记硬背。

如此进行学法指导,启迪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学习能力。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有不少学习内容,不需教师讲解,他们自己就能学会;他们自己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而自信心的增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无疑又是巨大的促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生生不息。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希望广大同仁都能关注并积极探索这一课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邵瑞珍译.王承绪校.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68、172、172页.

[3]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赵爱慈.谈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J].教育探索,2002,(11).

[5]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 下一篇:道歉言语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