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9 12:45:57

浅谈安全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美国著名安全管理学家海因里希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出:所有的事故隐患均由三个因素决定,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其中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人的个人行为入手,分析个人对企业的影响,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科学合理用人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安全管理;全意识;企业中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10-02

引言:从安全管理心理学的涵义可以知道,安全管理心理学是以安全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去指导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任何企业生产活动都是由人与物两大因素构成,这两大因素构成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三大关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是这三大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出了问题。在三大关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均含有人的因素。因此,人的因素是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它以管理系统中的人为研究对象,探寻采用什么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个人行为对企业安全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动。人长期从事某一操作时,有时会产生视觉与客观对象物之间的不一致,这种和客观不一致的错觉有时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即对某些对象物的形状、尺寸及质上的错误知觉能导致操作者错误的判断,成为不安全行为的起因。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变化,即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应用心理学于安全管理与教育中,就是要利用性格的这种稳定性和可塑性,深入发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谦虚、克己、自觉和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防止那些易于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事故的不良性格,如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等。

二、重视群体心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一个人在群体中要比独处时的行为复杂得多。当个体因素影响其在群体中的行为时,就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一个在价值观上十分注重经济利益的人,可能在群体活动中尽量掩饰自己的这一特点。个体会考虑群体对他的期望、群体的行为标准、群体成员之间有多大的吸引力,以及他在群体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等因素。当一个人了解到上级或群体、组织喜欢或鼓励什么行为,他就有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这些行为。当我们了解到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结构化、飞结构化的关系,认识到这些关系如何塑造、限制和促进某些行为的发生时,我们就可能更深入地解释和预测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学习一些安全管理心理学知识,运用群体动力原理对企业组织中的职工群体行为进行客观的分析,用团队建设理论对企业建设及管理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提成企业职工整体协同的工作能力,有效改变职工整体的态度与行为,进而使组织中的人往和合作达到最大效能。

三、加强安全心理素质培训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对被培训者的企业安全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只能对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技术等方面素质有益,忽视了安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殊性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方案,使安全心理素质和其它素质的培养共同作为培训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及实践证明,越是在危险、负荷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越好就会激发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信心增强,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就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处理好各种危险问题,保证安全生产。职工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它的应用在企业的重要性,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有计划地提高安全心理素质,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果断地对不同危险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来指导,使其其行为规范化,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科学合理的调整职工岗位

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直接原因所导致,其中包括两方面:企业职工因存侥幸、麻痹心理的违章行为;情绪心理变化而导致操作上的失误。控制不安全的行为是以人作为对象的,因此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从对企业职工的个体性格的研究和掌握入手,配以合理的管理方法,使之达到调控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目的。

具体来说,人本身具有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企业职工也一样,经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管理,引导职工以不同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企业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工作,发挥其性格积极的一面,减少或消除事故的隐患,而实现我们所制定的安全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改变职工的个性,而是要在其个性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个性潜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因此,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根据企业职工的不同性格,调配其工作岗位。人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内向和外向型;怠滞和冒进型;冷静和急躁型;责任心强和责任心弱型等,通过对每位职工性格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为其选调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岗位。

2、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由于职工性格的不同,从科学的技术角度而言,在处理安全与职工的关系上,不可一视同仁,经过仔细分析讲究,按照不同的对象,其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员性格中积极方面的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根据企业职工不同的性格,合理搭配班组成员。在我们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搭配班组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将性格、志趣、爱好较为相同的人员组合成一个班组,使大家在生产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互补、互,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减少操作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之,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上,人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企业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使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人应从知觉、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对易于产生和重复不安全动作的人,给予积极的心理调节,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觉正确性,保护他们的增力情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消灭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并根据劳动者的个性心理特性,诸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调动劳动者与伤亡事故作斗争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将心理学应用于安全管理中,必将使安全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邵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4.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喻新安/等.安全心里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9.

[5]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姜真.袁博.姜培生.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房屋拆除工程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浅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