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历史的温度

时间:2022-05-19 12:44:14

感受历史的温度

人们通过阅读走进历史,这种“走进”有着不同的姿态。将历史看作一个对象化的存在,一堆学问的资料,于是就有了学者的客观和冷静,这是一种姿态;或看作鲜活的生命,看作自我生存的一部分,与自己血肉相融,这又是一种姿态。

冯伟林就是以第二种姿态走进历史的。

以前读冯伟林的散文集《谁与历史同行》,就有了这样一种感觉,觉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贴近历史,感受历史,历史在他笔下因此而有了温度,有了生命的律动。最近读他的又一部散文集《借问英雄何处》,更感觉到了作者是在用心灵感受历史,自我生命与历史人物相拥抱,相交融,合而为一。在这里,历史有血肉,有体温,有情感,有沉重的呼吸和心灵的脉动。他的散文还原了历史曾有过的鲜活形态,历史人物在这里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有着血肉之躯的岳飞、左宗棠、王安石、周敦颐,还有我们很少听说过的南宋英雄李芾、尹谷和沈忠……他们在生存困境中的寸寸血泪,在艰难之际的人生选择,是那样地生动可感,又是那样震撼人心!

作者用心感受历史,与历史人物一起漫步天地,神游时空,心血交融,这才有了强烈共鸣,以及从这种共鸣中产生出来的精彩评价。我们看他写王安石:“孤独的灵魂往往因着超越而痛苦;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将打破浅层意义的人生价值和幸福观念,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悲天悯人式的拯物济世怀抱,而崇高理想和琐屑现实的强烈反差,又使超越和痛苦互为因果和表里。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改革家,往往有一颗痛苦的灵魂。”这是基于深度感情交流的理解。王安石的灵魂在这里复活了,以一种生动可感的姿态走入了我们的心中。只有当作者的自我生命与历史人物水融时,他才可能深入到历史的底蕴,洞察人物深心的世界。

又看他写周敦颐:“当轻风拂过竹林的时候,竹子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但轻风过后竹林便变得寂静无声。”用竹林的隐喻来描述周敦颐的人格状态,是多么机智而富于才情,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达到了怎样的一种深度。

还有岳飞,还有郑板桥……作者总是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历史人物的生存状态、人格形象、生命选择。这不只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且取决于作者的心灵和境界怎样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交流、思想对话。从这些散文中,那些不朽的灵魂也投射出作者的自我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他是怎样虔诚地在用自己的身体贴近历史,用心灵去感受历史的温度。

上一篇:可贵的别一种文学介入 下一篇:《黄道婆》:树立了中国舞剧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