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时间:2022-05-19 05:24:3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和推广使用,新的课改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强力推进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逐步被取消,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悄然升起,改善了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课改的教育理验。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主体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7-01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验,认真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与参与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诚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和大家分享如下:

1.尊重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托尔斯泰指出:"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坚持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备课上课都要以学生为本。比如,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当有所回应,不能置之不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现代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分层教学,比如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笔者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以下三类作业,让不同类别的学生自选不同类别的作业,A类:成绩较差的使用。B类:中等同学使用。C类:成绩较好的同学使用。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发的积极参与,然后逐渐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并经常为学生准备各种激励性的奖品(以作业本或班级荣誉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他们的主体性。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喜好某一学科的重要客观因素。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往往不能从理性上去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却常常是因他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去放弃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热心体贴、耐心帮助,学生会从心里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体现其主体地位。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若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才能形成较强大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习的动机、目的、意义着手,利用现实的例子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语文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营造公平、公正、适度有序、新颖的学习竞赛环境,让每位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施展,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爱玩任是他们的天性,为此笔者结合他们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各种有趣游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在他们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的情况下,笔者又采用各种课件形式进行直观渗透,加深其理解和巩固。

4.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4.1 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4.2 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赞科夫指出:"在课堂上,唤起儿童的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语文问题思考,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性由此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实践中,笔者深深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含义就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妨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尊重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将始终抓住新课程标准的要领,走在改革的前沿。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还是教师角色转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等,我都要全面革新,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下一篇:英语歌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