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应引起家长警惕

时间:2022-05-19 05:23:02

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应引起家长警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在对南京地区2486名6岁~11岁学龄儿童的调查中发现,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综合失调症,其中轻度失调儿童占24.3%,中度达9%,重度占1.6%。调查人员指出,儿童感觉综合失厕症虽非大的毛病,但由于该病可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成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感觉综合的含义是指大脑将人体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皮肤等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从而使整个机体和谐并有效地运作。反之,任何原因使各种感受刺激信息不在人的大脑中枢系统进行和谐有效组合,造成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临床上就称之为感觉综合失调症。该症在儿童身上的表现十分具体,首先,孩子出现好动不安(好动不安不一定都是感觉综合失调,但感觉综合失调经常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许多家长和老师在未意识到原因之前常报怨某某孩子太顽皮,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动,而且常常是无目的性的跑来跑去、爬上爬下,或抽动身体,对相对安静的活动不感兴趣。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跑动可能会受到一些抑制,但仍表现为坐立不安,孩子的组织性和技巧性活动能力差,经常丢三落四,自己的书包和抽屉很乱,居住房间也较乱。其次,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在部分孩子身上表现为动作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易失去平衡,易碰撞跌倒,手脚笨拙,使用剪刀,系鞋带、系扣子、跳绳等均较困难。第三,患有本病的儿童通常语言能力发育延缓。这是因为人的语言、阅读、说话等基本技能需要在感觉综合过程中进行,若出现感觉综合失调可能会导致发音的清晰程度下降,表达不清,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第四,发病儿童常表现为学习障碍,这些孩子在上学前似乎一切正常,但在上学后常常表现为计算粗心或书写障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的儿童读书没有问题,但书写却有困难,特别是不愿做作业,有的儿童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有的孩子阅读课文或做应用题有困难,但如果听老师讲解却能理解和掌握另外,感觉综合失调儿童还可表现为行为问题,容易给父母亲或老师添乱,经常不高兴、脾气急躁、爱哭闹粘人、喜欢招惹别人,家长为此类儿童洗头、洗澡、剪指甲或穿脱衣服,都会遭到其反抗,他们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缺乏。

导致儿童出现感觉综合失调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其母怀孕时活动较少,胎儿在母体中得不到足够刺激;分娩时由于各种原因又是早产、剖宫产,使胎儿接受感觉刺激的机会减少;婴幼儿出生后家长习惯于抱着孩子或给其使用学步车,使婴幼儿爬行锻炼减少,舒适的睡床取代了有助于孩子平衡感建立的摇篮,活动空间的不足,又使得发育期的孩子应有的运动量不足,婴幼儿时期是人的大脑发育较快的阶段,时下独生子女增多,群体玩伴减少,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很多缺憾,他们大多是在大人或电视机的陪伴下成长,与同伴学习交流不够,一些孩子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感觉综合失调这样的病症。

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的治疗最佳时期为7岁至10岁,一般认为12岁为治疗上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在江苏省首家开设了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室,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通过滑板、平衡木等数十种运动游戏,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改善和增强儿童的大脑综合能力,不断纠正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

专家指出,预防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应从孕期开始,孕妇要注意适当运动和合理安排饮食,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在婴幼儿时期,应让孩子尽可能感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刺激,多一些户外活动。家长要了解一些有关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心理特点的知识,学习科学民主的教养方法,家长有意无意地要求过多、管教过严,或保护过度、娇纵溺爱都只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育。家长应积极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充分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尊重孩子的感情,用孩子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使自己的孩子实实在在体会到自身价值,切忌一味说教、训斥。平时应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包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充分的活动锻炼有助于大脑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家长不妨保留一份童心,与孩子共同玩乐,让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但跟不上幼儿园或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语言表达不清,平时爱发脾气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看看孩子是不是得了感觉综合失调症,以免留下隐患。

上一篇:老年人生活九不“过” 下一篇:防范儿童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