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方电网WHS质量标准应用

时间:2022-05-19 04:51:06

浅谈南方电网WHS质量标准应用

【摘要】 监理在应用南方电网《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2012年版)行业标准中,对行业标准与现行国标进行标准对标管理,找到WHS标准的特点与标准的精髓,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使标准顺利实施应用。

【关键词】 WHS控制点 质量控制 作业标准 过程控制 合格率

1 实施WHS背景

WHS作为质量控制的作业标准,为南方电网基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的规范化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全力推行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加强质量关键控制点过程管控,使工程质量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 WHS质量控制标准介绍

2.1 术语、定义及现场国标对接

质量WHS控制点设置类型分为:见证点(W点 Witness Point)、停工待检点(H点Hold Point)、旁站点(S点 Standby Point)也就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见证点(W点 Witness Point)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施工关键过程(工序)实施前,监理和施工方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进行见证检查或进行文件检查的控制点,相关检查方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到场见证,作业单位可以认为已获认可,可继续进行该项作业。停工待检点(H点Hold Point)是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作业过程中有特殊要求而设置的控制点,项目监理和施工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对该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未经检查认可不得超越该点作业,除非预先有监督机构的书面认可。旁站点(S点 Standby Point)是指工程在施工过程针对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而设置的全过程连续监控点。如:混凝土浇筑、土方回填及细部防水等均为S点。

2.2 WHS合格率的统计

在WHS关键质量控制点实际检测中,抽检点的合格数占抽检点总数的百分比,反应工程实体质量合格水平,为工程实体质量指标。

2.2.1 WHS合格率计算公式

2.2.2 抽检点抽取原则

从质检点中如下:

1)采用抽样统计方法确定,抽检比例一般为质检点数量的10—30%,抽检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抽检单位确定。抽检一般应涵盖W、H、S点,同时还应涵盖各专业。

2)配网工程项目原则按照监理单位监理的在建项目数30%比例抽查统计。单项工程质检点抽检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由抽检单位确定。

3)要灵活应用抽检工作,对实际有质量问题的一定要从检查表中反映出来。抽检率可以超过30%。

2.2.3 质量水平等级

质量水平按合格(优、良、中)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具体应用WHS合格率进行划分。具体范围如下:

优:WHS合格率≥95%

良:95%>WHS合格率≥90%

中:90%>WHS合格率≥80%

不合格: WHS合格率

3 监理如何应用WHS进行工程质量控制

3.1编制WHS设置表

WHS设置表的编制要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结合本工程实际,筛选确定适用于本工程的WHS质量控制点,并可根据现场需要适当增设。

3.2WHS设置表的组织会审

监理部在完成WHS设置表的起草后,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WHS设置表进行会审。在完成各方的会审后,监理部将该参照各方的意见对WHS设置表进行修改,并将最终版本报送建设单位审批后执行。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引起质量控制点变化时,监理部应及时变更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并通过流程重新报建设单位审批后执行。

3.3WHS设置点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部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按照已审批的WHS设置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WHS质量控制点的实体质量,所有实测的数据要由施工单位的质检工程师一起确认,避免相关方对检测结果产生异议,填写相应的WHS 检查表.监理抽查频率为质控点对应检验批的10%~30%,当工程质量可控且质量风险小时,可以降低抽检频率,反之要提高抽检频率,可以超过30%频率的上限。监理在接到施工单位申请验收时,如果是计划抽检的WHS控制点,对应检查逐项进行检查,过程实测的数据如实记录,并以“1”或“0”判断该项是否合格,如果实时无法测量或判断的项目,就空白略过;最后把实测所有检查和检测项目进行统计,通过验收的要计算其合格率,判断优、良及中三个等级(见图1)。如果判断为不合格,要发监理通知整顿,并复查闭环。监理抽检填写的记录表要及时组卷、存档。竣工投产后,WHS检查表作为监理单位质量控制资料归档。

3.4 WHS合格率的统计

监理项目部每月定期统计WHS合格率,并将统计结果报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统计结果对相关单位进行WHS 合格率指标考核。

4 WHS在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WHS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WHS作业标准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WHS现场应用理论不够清晰,造成应用人员理解难、执行难;

2)WHS执行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监理人员没到现场检查,闭门造车,数据不真实;另外一种做法是WHS检查表不是实时填写,验收时不合格不填,待整改合格后与验评记录一起填,导致WHS合格率偏高,混淆了WHS标准与质量验评标准的概念;

3)《南方电网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中控制点是按照类型来设置,与验评标准项目范围划分表没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缺少部分控制点;

4) 部分WHS设置点的检查表不合理,其中一种包括的工序很多,施工时间很长。如连续墙的检查,从导墙到连续墙施工,还要到基坑土方开挖后检查成墙静观质量才能完成该检查表,而其施工周期通常都需要一至三个月的时间,对质量控制的延续性和每月的合格率的统计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一种,检查表划分太细致,工作非常繁琐,如钢筋制安检查表有8个表格,无形中增加很多监理的内业资料。

5) WHS要求随机抽检,单一代表整体,抽检就会存在片面性的风险。如果一点判定不合格,则该项控制点就判定为不合格,对合格率的统计就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能直观的判定和如实的反映出工程的质量控制行为和实体质量。如某工程的土方回填,只是在某一很小范围内的土方回填不符合要求,而另一个工程所有的土方回填都不符合,按照土方回填控制点都判定为不合格,但实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存在片面性。

6)从示范表“2判定检查项的是否合格”与“3判断抽检点是否合格”容易引起监理人员无所适从,如检查表中我们抽检了8项,有一项主控项目不合格,其主控项目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合格率为87.5%,可以达到合格中等水平,最后检查结果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4.2 现阶段就发现问题的对策措施:

结合WHS作业标准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编写标准的委员会沟通,下一步将从如下方法进行采取对策和措施。

1)加强标准的宣贯工作,使全体监理人员了解编写WHS作业标准的真正意图,切实按标准工作。同时,定期组织行业内的监理人员进行交流,把实施发现的问题集中解决。

2)加强现场监理人员管理,督促监理人员现场巡查必须做到“表不离身”。同时项目负责人需做好监督管理,对项目检查表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WHS表格的填写实时实地,并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

3)由于南网的WHS设置点是按类型划分,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如果结合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表,对缺失或者不适合的部分进行重新划分或者增补表格,形成项目自编表;自编表格一般在省统表基础上,按WHS检查表格式进行修改,可以把一些无关重要的验评项目进行删除,增加一些实时可测量的项目,这样的检查表更具代表性和可实施性。

4)监理要把控工程全局,不能放任有质量问题的工程实体通过验收。因此,要结合过程巡查的结果,有的放矢,对巡检中发现有问题的质控点进行重点抽检。

5)通过与编标委员会的交流,对严重质量缺陷项目和违反强条的项目,只要检查有一项不合格,即判定该WHS检查点不合格。

5 小结

从理论上来说推行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可以规范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行为,强化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意识,促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同时,该标准要求监理加强过程工程质量控制,并促使监理加强动手检查能力,并以检查的数据结果来实事求是评价工程质量,减少监理人员由于知识技能的缺陷产生主观上的工作失误,有理有据促使施工单位认识当前施工质量的现状,借助相关方的影响提升工程实体质量。但是新行的标准,实施单位对WHS质量控制标准的理解深度不够,且标准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按照“删繁就简、便于操作”的原则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修订完善WHS标准,使该标准更具有实操性,最终起到全面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 下一篇: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