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强农进行时

时间:2022-05-19 03:35:19

河南,科技强农进行时

在举国欢庆党的十胜利召开之际,11月9日,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周口市召开。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河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周口市农科院、鹤壁市农科院、温县人民政府、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本刊特将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的讲话摘要及部分代表的发言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刘满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措施,改善生产条件,为全省粮食持续增产、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作出贡献。

河南农业科技工作要强化市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市县农业科研部门要围绕农业产业需求和农民科技需求,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实现科研和生产有效衔接,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河南省实际情况看,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是发挥好区域站的作用。要结合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新建一批农技推广区域站。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配备得力农业科技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做好农业科技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为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引导和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工作。要创新机制,强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今后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度会越来越大,扶持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具体来讲,现代农业包括集约化、科技化、工程化、信息化、产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化,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作支撑,现代农业就不可能实现。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创造性地做好农业科技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用现代开放创新的理念推动农业科技,以十精神为指导,开创农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农业科技强省,推动现代农业而奋斗。

河南3年内将新建 90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 朱孟洲

在当前河南省农业发展进入转折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把抓好农业科技工作,推进科技进步,作为稳定农业和粮食发展的根本举措,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原动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持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 围绕育种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种子监管等“四大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力争用3年时间,在河南省新建900个以上农技推广区域站。在改善工作条件的基础上,把体系建设的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持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各地要按照《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抓紧制定培训计划,及早落实培训措施。要坚持“服务大局、分级负责、分类培训、满足需求、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项目资源,动员各方力量,依托河南农业院校,大规模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农业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质。

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发挥现有6个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作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末,覆盖主要优势农产品。

持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在河南省130个以上县(市、区),开展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9种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增加示范片数量,扩大示范片规模,提高创建标准。

持续实施“省院合作”项目。坚持专家驻点指导,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扩大范围,推动“省院合作”项目有效开展,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科技助力周口农业强市建设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岳文海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黄淮腹地,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基地,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周口市粮、棉、油常年产量分别占河南省的1/7、1/3、1/4。2012年,周口市粮食总产达75亿多公斤,连续10年增产增收。

实践中,周口市深刻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市场,其中最具潜力、最可持续、最根本的依靠,还是科技。因此,周口市始终把科教兴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推广网络、拓展科研领域、搭建信息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和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构建适应周口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构建推广网络 以建设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推进试点市和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契机,着力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初步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拓展科研领域 积极推动科研机构、推广机构、教学机构、企业联合协作,做大做强天存、地神、金源等一批在河南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种子企业,辐射带动良种繁育基地80万亩,年产良种近2.5亿公斤;周口市农科院成为全国有影响的4个地市级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之一;周口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主导品种由以前4~5年更换一代,缩短为2~3年更换一代,促进了粮食的持续增产增收。

搭建信息平台 以周口农网为信息平台,以示范户为基本队伍,将农户与专家手机组成“电子农务工程集团网”,广大农户通过手机免费拨打专家热线进行技术交流咨询,及时接收农业部门编发的技术信息,让农民得到及时、便捷、适用的技术服务。

创新培训模式 连续4年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万名科技示范户大培训”活动,选派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4516个行政村,以“农家课堂”“田间课堂”“专家课堂”的培训形式,以“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方法,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大规模培训,每年培训种粮农民20万人。

强化队伍建设 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平台,以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为载体,着力开展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业生产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科技研发团队,锻炼了一支技术推广队伍,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典型代表发言

创新育种 服务农民

/周口市农科院院长 丁钦印

作为全国有影响的4个地市级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之一,周口市农科院牢固树立“科研立院、开发强院、人才兴院、项目建院”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强化创新、务实重干,大力实施创新带动、项目带动、服务带动、品种带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点抓好育种创新工作 在保持小麦育种水平国内领先的同时,加大其他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初步形成了学科齐全、实力特色明显的区域性专业研究机构。育成品种数量和质量均居河南省领先水平,累计推广面积近12亿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10亿元。

保持小麦育种领先优势 小麦育种是周口市农科院的优势学科,相继育成小麦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1个,小审品种14个,居国内领先水平。

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 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技术体系优势,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年,通过小麦、大豆、芝麻、食用菌等国家和省级试验站,在周口市建立了百亩、千亩、万亩高产示范田77个。

推动科技产业化发展 “十一五”以来,周口市农科院依靠周科品牌优势,建立农作物繁育基地近260万亩,为农民提供优质农作物种子10.4亿公斤;生产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15万吨。

发挥示范样板的典型效应

/鹤壁市农科院副院长 莫海江

近年来,鹤壁市农科院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农民创新性地开展玉米新品种试验与示范工作,发挥示范样板的典型效应,在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

强化种质资源创新,扎实做好新品种研发工作 鹤壁市农科院紧紧围绕玉米新品种研发工作,贯彻“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发展方针,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为抓手,不断提高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为做好新品种研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带头作用,为高产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鹤壁市农科院始终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力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了良种良法加良田的栽培模式 按照“专家指导、科技示范、培训到户、指导到田”和“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持续发挥辐射”的技术推广模式,2005年以来,连续创造15亩、百亩、万亩、3万亩、10万亩小麦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

抢占农业科技研发制高点

/温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英杰

近年来,温县紧紧围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这一主题,通过政策引导、健全体系、多方联动等措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全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制定《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人员,县财政给予重奖。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科研条件。

健全体系 建立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保障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农机推广体系。建立农技培训体系,全方位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技信息体系,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有效提高了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多方联动 壮大国有科研单位,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向农科所倾斜,促其在农业研究上不断实现突破。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扶持民营农科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农民科技人才,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外联合协作。坚持走“县校联姻”“县企联姻”“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与10余个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科技研发促企业转型升级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秀珍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科技研发、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立足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海南建立了科研育种中心,在西北建立了玉米制种基地,在滑县建立了小麦繁种基地,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南育北繁局面,实现了从经营品种到科研开发的重大跨越。我们还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攀亲联姻,借智发展。此外,公司还独家买断了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及周麦系列等小麦品种的区域经营权,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强化宣传服务,促进良种推广 多年来,我们大力实施“11331”良种化工程,利用公司科技示范园、21个乡镇新品种展示田、900多个村级新品种示范点,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三级示范,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热情,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发展速度 2012年年初,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公司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可开展生物育种,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新品种培育步伐。目前,公司正在筹建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加快发展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

上一篇:四种肥料莫冲施 下一篇: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最担心县域经济利率市场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