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批评(连载十)

时间:2022-05-18 11:53:19

教育批评(连载十)

第五章家长批判

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家长要有批判自省意识,要教育自己,只有自我更完善,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获得成功。

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社会人和第一任导师,孩子从与家长的接触中汲取养分,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进程,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教育孩子的过程也不应是一个家长单向输出的过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充实的过程,《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由此可见,在输出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输入,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进行自我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在教育上出问题,其实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认识出了问题,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有问题先找客观因素,对作为当事人的自己却处之从宽,家长要有批判自省意识,要教育自己,只有自我更完善,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获得成功。

人受教育一是在家庭,一是在学校,二是在社会,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可能会葬送一个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对一个人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社会教育出了问题将使人产生扭曲。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前沿,社会教育则是战场。老师好比旗手,父母是司令,学生本人则是战士。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好比是打一场战役,求胜心切最强的是父母,其次,才是学生本人和教师,但冲锋陷阵的是学生本人,别人无法代替,所有的路得靠他自己走,因而他承受的压力最大。

学生的压力有多大,有人做过一个试验,让一所小学的教师同小学生换位,让他们也来当一当小学生,像小学生一样早早地挤公交车上学,做课外作业,练琴、自习等等,一个星期下来老师们就受不了了,他们喊累,喊吃不消,这还仅仅只是小学,学习本该是件轻松的事情,带着这么重的压力去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没有压力是不行的,人总是在压力之下茁壮成长,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超出了这个范围,量变引起质变,带给孩子的不利影响是难于估计与弥补的。

家长制作风大行其道

中国是个家长制盛行的国度,一切由家长说了算。

所谓“家长制”,第一是服从,第二是占有,说白了就是“家长专制主义”。既然是服从,一切就得听命于家长。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小孩子站一边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儿。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家长专制到什么程度,以至于旧时的儿女连婚姻也要由家长包办,这叫父母之命。到了今天家长包办不了婚姻了,但子女报考的专业父母大多要管,更有许多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干他们不愿干的事情,这是基于父母的另一个认识:占有。什么叫占有?就是所有权。父母们常说:“你是我的!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既然是我的,我就要管你,包括你的思想和行为。儿女们不仅不能有独立的人格,连想法也不能出格。家长制下的孩子永远不能独立,家长对孩子最常说的就是:“你再大还是我的儿子”!这就把你限制住了,像别国那样提倡父母做孩子的朋友,中国家长连听都不爱听,在他们看来父母做了孩子的朋友,父母成了什么?这叫没大没小,乱了纲常。

家长制是一种看问题的出发点,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相应的价值观、教育观和人生观。家长制意识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于判断力在家长专制下逐渐丧失,孩子一旦认同父母的做法就会照搬父母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实践这种观念,由此一来,众多的孩子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下相继成为不合格教育的牺牲品。

在当今的文明体系下,应该坚持这样的信念: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真正成功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人价值,任何人用任何理由来摧残他者的人性,都是不正确的。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是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主流人文思潮,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变的,中国的教育不管现在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终归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无目的教育和无目标培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声称自己在对子女进行培养,其实,大多数既无目的又无目标。让孩子读大学算不上最终目的,顶多算一个阶段性的目的。读大学为的是父母的面子,也是盲目的跟风行为,如同过去要让孩子当工人,后来要让孩子当干部,别家的孩子都这么干当然父母要自己的孩子不落下。读大学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体现,因为可以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还可以跳出农门,所以,父母便以己之愿,强施于子女。

如今的父母有许多人非常空虚,谈不上信念,处于信仰危机之中,越是空虚的父母越要修来世,孩子就是他们来世的希望,自己这辈子算是交代了,就要变本加厉地将一切希望压在孩子身上,读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学成了父母培养孩子的三部曲,但读大学干什么?考研为了什么?出国留学目的是什么?他们回答不出,即便如此,也并不能阻止他们给孩子施压。但是,不让孩子读大学又让他干什么?当工人,等到有一天下岗?当农民,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父母简直不敢想下去!想来想去只有读书还体面,于是,父母擦干眼泪又押解着孩子去冲锋陷阵,去竞争,去拼搏。

欣赏与批评:并重才能兼美

有一本书说要欣赏你的孩子,鼓励孩子,进行所谓的赏识教育。但是,在孩子犯错误时也应适度批评,教育是各种各样的,批评也是一种手段。

对自己孩子的赏识要得当,过分的赏识显得很盲目。

对自己孩子的批评也要得当,要有根据,没有根据的批评是一种伤害。

这么说来说去仿佛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但有一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的根本是爱心教育,爱能战胜一切。(连载完)

结语

《教育批评》一书至此就连载结束了。关于教育的争论从未休止过,然而不管对现行的教育有多少看法和主张,教育的落脚点终究还是确定的――人的教育,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富分布不均,之前的应试教育也可谓演绎了一场教育版的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才造就了高考大军挤独木桥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已不能在主旋律的道路上走下去,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然而,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从来不是畅通无阻的,对教育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现行不足的教育,批判不是最终的目标,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合适的教育体制。在这个长期的缓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大局和参与的意识,教育于我们是唇亡齿寒,我们有义务也有权利为争取拥有最好的教育而努力,在这方面,胡适的声音振聋发聩,民国时期的胡适面对万马齐喑的时代,曾厉声说道“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而对于教育也是同样,争我们个人的教育,便是为国家争教育,教育强大的国家,绝不是一群袖手旁观的人建造的,只有每个人都有这种参与的意识,国家才能成为教育强大的国家,而教育强大的国家才能造就接受过高质量教育的国民。

上一篇:最『美环卫工 下一篇:城市交通拥堵又一原因:“汽车社会”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