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水利现状与对策之管见

时间:2022-05-18 11:31:48

当前农村水利现状与对策之管见

【摘 要】随着新旧体制的更换和改革的深化,水利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改革要求,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推进“三化”服务,更好地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水利;现状;对策

一、农村水利现状与对策

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三化”、服务“三农”的迫切要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既是水利建设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支基本队伍,也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不仅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服务,而且在工业生产和城镇建设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在推进我市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一)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持之以恒地抓好水利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利保障和支持体系。农田水利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山丘区形成了中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蓄、引、提工程相补充的灌溉体系。全市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9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4座,小型380座,建成塘坝4781 处,总库容163.4 亿立方米。全市总灌溉面积13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5.75 万亩,旱涝保收面积90.28万亩。“四水”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担负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养护、经营管理等任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防汛抗旱保障的中坚力量。(2)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3)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体力量。(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新生力量。

(三)当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当前社会体制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一是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二是水利的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农田水利向城乡并重、工农并重转变;三是水资源管理由过去粗放的、分散的管理向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转变;四是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由过去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投入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转变。除了过去担负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工程管理等职责外,还需承担区域水资源规划、流域水资源配置、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等新的任务。

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生存困难,队伍不稳定。(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3)投入短缺,服务弱化。(4)人员膨胀,素质偏低。(5)观念滞后,发展迟缓。我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水利事业的发展,而且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很大影响,必须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三、加强新时期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管见

1.合理规划,稳定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稳定和加强水利管理服务队伍。针对我市不同区域水利建设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设置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乡镇水利所应明确为财政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主要应承担本区域内的水利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和规定费收缴等职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员,首先应明确机构性质,按照水利部有关编制规程进行重新核定。纯属公益性质的,如电排站、水保站等,应进入事业单位序列,由财政全额拨款;属经营性质的,如水电站、供水站(公司)等,应整体进入市场,与财政完全脱钩,实行企业化运作。属半公益性质的,如灌区管理所(局)、水库管理所、电灌站、水轮泵站等,应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2.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关于乡镇水利所管理体制问题,[1986]50号文件明确乡镇水管站“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也完全符合水资源管理的流域性、区域性特点。从我市情况来看,也应当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协助,按组织人事部门规定的程序办理;各项业务指导和财物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党务和其他行政工作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问题,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权责,实行分级管理。对大中型水库灌区逐步推行管养分离,通过市场选择工程维护单位。对纯经营性的水利单位要明晰产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应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承包、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功能和效益。

3.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基层水利单位社会效益显著,自身经济效益微薄,需要国家投入来保障其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全额拨款的基层水管单位的事业经费,财政应全额拨足;对于差额拨款单位由财政视不同情况给予补足,保证其正常运转。

4.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实行水务一体化。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市已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全国已实行统一征收了水资源费。我省作为水资源大省,在这方面还相对滞后,应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目前,主要应推进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二是改革水费征收办法。根据国家水利产业政策规定,对不同的用水性质实行相应的计费标准和征收办法。三是改革农村小水电上网电价。在允许农村小水电进入电网的同时,确定适宜的上网电价,把偏低的上网电价逐步调整过来,尽快达到同网同质同价。对农用泵站排灌、人饮解困工程扬水用电,电力部门应适当降低电价。四是改革乡镇供水管理体制。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将乡镇水管站改为水务站,并将乡镇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水的经营管理,逐步理顺到乡镇水务站。

5.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优化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结构,关键是要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一是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现有人员结构,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二是加强对基层水利人员的教育培训。帮助基层水利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结合对基层水利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行“蓝色”资格证书制度。四是认真落实基层水利人员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

6.营造宽松环境,加大发展水利经济。鼓励和扶持基层水管单位依靠自身发展水利经济,增加收入,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利体系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一是属于基层水管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洲滩、水域、山林和工程设施等,应进一步划界定权,明确由主管基层水管单位开发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经营管理权限。二是应从资金上支持基层水管单位进行水利经济综合开发,在各级财政支持水利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中拿出适当比例,给乡镇水管站和工程管理单位作为启动资金。三是在收取的水资源费和水利建设资金中,应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基层水管单位的经济开发。收取的水费应全部用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各级各部门不能挤占挪用。四是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对农业灌溉用水和种养业经营,应免征营业税和特产税。五是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办法。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基层水管单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大力发展水利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走自我发展壮大之路;各有关部门都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支持基层水管单位发展经济。

上一篇: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