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18 10:54:02

农村远程教育交流材料

一、扎实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

*市把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努力提高工程使用效益作为全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分类要求、区域推进”的原则,立足“教师培训和技术服务”,紧紧抓住“行政推动、活动促进、强化指导、评估考核”四个环节,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具体做法是:(1)教学应用实行实名制课程表。全市*所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普遍实行了教师实名制课程表,把远教课堂应用的责任落到每位教师的头上。模三项目校参与应用任课教师达到80%以上,学科普及达到70%;模一、二项目校参与应用任课教师达90%以上,学科普及达到80%。三个模式项目校的教学班的普及率达到100%。(2)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纳入教学质量检测科目。全市412所公、民办初中配备了计算机考试系统,自行研发、建设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训练与考试题库,信息技术学科正式纳入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目前,已组织了两次统一考试。(3)多媒体教学“班班通”设备增加近千套。今年,*、*、*、*等县(市)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903套,市直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班普及率达到64%。(4)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全员培训实行考核认证。组织编印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教程》,以乡、校为单位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对1962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的35660名教师用三年时间进行分期考核认证,并作为提拔任用、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全市13527名教师已参加了首批认证考试,合格教师9233名,合格率达68%。(5)远教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经过近三年积极探索,初步建立起“内部市场化、微利运行、服务教育”、“乡镇设点、县上统筹、全面覆盖”的有*特色的远教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基本保障了全市中小学远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光盘资源的及时供给。

二、*县大力开展“划区联片”教研

*县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讨,探索出了一条“划区联片”校本教研新路子,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学校规模小、轨制少、师资弱、骨干缺,教研活动开展难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做法是:(1)灵活分片,形成教研共同体。根据学校规模、条件、办学水平差异的实际,坚持就近联片、资源互补的原则,将全县38所初中划分为五个片区,由活动所在地学校校长任片长,承担规划组织任务,县教研员根据所包学科深入片区,参与指导教研活动。(2)多轨并行,不断拓宽教研渠道。主要形式有:一是听课议课活动,主要有“同课异构”、“课例引导”、“课型构建”等活动形式。二是问题研究。每次活动结束前,以学校为单位递交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困惑,组织教师交流讨论。教研员进行搜集整理,以“问题”作导引,安排下一轮教研活动的主题,或者把一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课题”招标,下放到基层学习进行周期性深入研究。三是专题讲座。对教学中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责成骨干教师提早准备,在片区教研活动中对话交流,专项指导。对涉及思想方法层面问题,则设计集中式的讲座指导。四是常规交流。每月由片区组织一次常规展评交流活动,由各校学科教研组长,介绍本校集体备课做法、常规要求特点,管理创新特点,推荐本校本月优秀教师常规在片上进行展评。五是片区论坛。每学期,集中安排两轮片区论坛,形式自由、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如读书心得、案例反思的交流、“教育故事”的即兴演说、课题成果的汇报交流等。六是精英擂台。以片区为单位选拔出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到各片区巡回讲课、说课,最后精选部分精英以擂台比武形式在全县进行展示。(3)全程监控,建立层层落实机制。对每次教研活动,建立跟踪评价卡。对青年骨干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对学校及教师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划区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得广大校长和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升,有力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是一条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的好思路。

上一篇:示范校建设交流材料 下一篇:国防教育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