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文化馆(站)要先从读书抓起

时间:2022-05-18 10:46:59

学习型文化馆(站)要先从读书抓起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即使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会因为当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而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要求“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基层文化馆(站),如何落实中央精神,把创建学习型文化馆(站)、服务学习型社会的活动搞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学习离不开读书,先抓读书活动,举办“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读书讲座”等各种类型的读书班才是掌握了方法的首要环节。

一、书是最宝贵的财富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就是前人的历史和人生之经验。这位大学者的“三境界说”,蕴含着深邃的多方面哲理,令人受益不浅。

顺治皇帝曾对康熙说:“天大地大比不上书本大,大地万物都装在书本里了。”书,能使你尽览人生哲理,学得处人处事的方法;书,是知识的海洋,能使你增长智慧,领悟成功的真谛和找到成功的秘诀。一部《三国演义》,就能让你懂得“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成败之本”的道理。人不能在将死的时候才知道生的价值,那将是终生的遗憾!一位智者认为:人生的憾事很多,但归结起来大致有两种,其一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是一种悲壮之憾;其二是知其可为而不为――这是一种怠惰之憾。书,可以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弯路、少跌跤,尽量减少人生的遗憾。

二、书是改良人生的药剂

文学是改变人类精神、医治人类灵魂的良药。斯大林称作家、艺术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鲁迅把文学当作拯救国家民族的最好工具。他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旧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他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而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有时,一部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智吃智,无智吃力”,这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两种谋生手段。书,能给你知识和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莫尔原是一个小布匹商人,在生意特好时,突然放弃转向金融业,以此发家,并走向政坛,1888年当选美国副总统。他命运的转折,就是因为他读了爱默尔的书,书中“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有一天终会被人发现”这段话,使他怦然心动,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他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他用智慧垒起自己的人生高度,成了金融巨头,最终成了美国副总统。

三、书是最廉价的学校

俄国学者、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罗蒙诺索夫说:“第一个教大学的人,必定从未上过大学。”、高尔基等许多伟人、名人都未上过大学,大名垂宇宙的千古奇才诸葛亮,上通晓天文、中料人事、下熟知地理,他也没上过大学,他们何以知识丰富,才智超人?我想,除了他们本身的睿智天赋和机遇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都得益于读书――这座最廉价的学校。有“四多”的习惯,即: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他们酷爱读书又不迷信书本,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根求源的精神。而且他们终生读书,孜孜不倦。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离他逝世的9月9日只有14天,几乎是在他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上名牌大学花钱很多,一般读不起,可买书学习就花钱很少,借书或到图书馆去看书就不花钱。可从结果上看,有志者上“廉价学校”往往照样获得成功,无志者上名牌大学照样无为。

文化馆(站)要服务学习型县(市)和乡(镇),前提是创建学习型文化馆(站)。首先要树立起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文化观,抓好读书学习活动,尽快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把我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现代艺术对戏曲舞美发展的表现性 下一篇:论流行唱法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