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唱法的民族性

时间:2022-02-15 11:02:26

论流行唱法的民族性

中国的流行唱法,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成功,无论是在作词上、作曲上,还是在演唱上,都以民族化为“最高任务”。具体而言,中国流行唱法的民族化,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歌词的民族性

其一是题材的民族性,这是歌词内容民族性的基础与前提,对于整个中国流行歌曲的民族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与影响作用。在题材的民族化上,中国流行歌曲有许多精品之作。例如高枫词曲的《大中国》,就很有典型性:“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呀,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就以中国独有的长江、黄河为音乐形象,是中国的形象代表。无独有偶,黄词、王福龄曲的《我的中国心》,也以中国为题材,同样集中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中国的独有音乐形象:“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此外,如《中华民谣》、《青藏高原》、《东方明珠》等等,都是典型的民族化题材。其二是主题的民族性,这是歌词内容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歌词所有要素的辐射中心与制约点。在这方面,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更不乏成功之作。例如《红旗飘飘》,《五星红旗》,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主题。而《霸王别姬》、《千古一爱》,则站在历史反思的高度,对民族历史进行了深层揭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另如《千万次地问》,也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叩问与感悟,这不禁令我们想起了90年前的中国艺术歌曲《问》,把这两首歌曲进行一番比较研究,是颇具思想意义与美学意味的。易丰斋词、萧友梅曲的《问》,大约完成于1920年―1921年间,初刊于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其歌词是:“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你知道秋声添得几分憔悴!垂垂!垂垂!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而冯小刚、郑晓龙、李晓明诃,刘欢曲的《千万次地问》的歌词为:“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你不像是在我梦里,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 sk me问我到底爱不爱你,Time and timeagain lask my self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虽然前者是纯中国式的语言,后者夹杂着英文,但二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叩问,却是一脉相承的。而这叩问,又皆源于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作《天问》,其爱国之情怀,一根所系。其三是语言的民族性。语言是歌词的载体和工具,歌词内容的民族化,要通过其语言的民族化得以具体表达。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也在民族化上大放异彩。例如宋小明词、伍嘉冀曲的《中国功夫》的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歌词采用“五五七五”的句式,融中国古典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句式为一炉,于古朴之风中透出民族文化的神韵。

总之,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民族性特征,是十分鲜明的。

二、曲谱的民族性

中国流行歌曲曲谱的民族性,是与其歌词的民族性同步一体、水融、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在节奏上,抑或是在调式、调性上,都做到了民族化。例如《前门情思大碗茶》,吸收了民族曲艺单弦的音乐素材;《说唱脸谱》,吸收了民族戏曲京剧的音乐素材;《信天游》、《黄土高坡》,吸收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美美观观的水美美观观的山》,吸收了东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月亮之上》,吸收了内蒙民歌的音乐素材。总之,中国通俗歌曲曲谱的民族化,也是十分鲜明的。它对整个中国流行唱法民族化的形成,虽然未必称得上是居功至伟,但至少是功不可没的。

三、演唱的民族性

演唱是声乐作品的关键,是乐谱的具体呈现过程,也是声乐艺术的具体创造过程。正如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所言:“任何表演者都是他所表演的艺术作品的合作者。”中国通俗唱法的民族化,是以其演唱的民族化为依托和具体体现的。应当说,中国流行唱法演唱的民族性,是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一方面,许多流行唱法歌手向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歌的演唱风格学习借鉴,使流行唱法与民族声乐的艺术精华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流行唱法的民族化;另一方面,一大批出身于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歌的流行歌手,又将民族声乐的艺术精华带入到流行唱法的演唱艺术之中,使中国的流行唱法注入了民族声乐的血液,成为其民族化的基因。前者如“凤凰传奇”组合,“阿里郎组合”,就分别将内蒙民歌、朝鲜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带入到流行唱法之中;后者如京剧演员出身的屠洪刚、孙丽英,评剧演员出身的于文华,湖南花鼓戏演员出身的李谷一,豫剧演员出身的李娜,越剧演员出身的白雪,黄梅戏演员出身的吴琼,二人转演员出身的潘长江、阎淑萍、阎学晶、赵本山、李静……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总之,中国流行唱法演唱艺术的民族化,照亮了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天空。

总而言之,民族性是一个美学大课题,也是一个艺术大课题,而且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爱好,继承本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创造性地吸取其他民族文艺创造的优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国流行唱法已经向这一方向努力,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今后仍将向这一方面继续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上一篇:现代艺术对戏曲舞美发展的表现性 下一篇:舞台布景工艺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