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社学习型编辑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1:44:41

论出版社学习型编辑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习型编辑有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习型出版社的构建,有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培养学习型编辑要适时为编辑导入新理念,为编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为编辑提供学习机会,激励编辑成为复合型人才,对编辑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出版社;学习型编辑;培养

编辑素质决定着编辑工作的优劣,影响到出版作品的质量与声誉,进而影响到图书发行的数量大小,最终影响到出版社的享誉度、生存与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读者素质的提升,促使出版业的分工越来细,对出版作品的要求更加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纯粹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而,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编辑将是出版社的重要任务,培养学习型编辑是提升编辑素质的有力举措。本文将从学习型编辑的定义、培养意义及培养措施来进行探讨。

目前给学习型编辑定义的学者不多。学习型编辑是指在具备基本编辑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品德修养、学习专业领域内的相关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吸取、创造新理念的编辑。

培养学习型编辑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市场的需要。培养学习型编辑的意义如下:

培养学习型编辑可促使编辑不断提高自我品德修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甚至促使编辑创造新理念。

首先编辑的工作具有政治性,不断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有利于编辑在遵循基本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避免犯政治、政策法规方面的错误。特别是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型转型时期,国家政府部门不时会有一些新条例、新法规的颁布,以及一些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的新理念的提出,如“八荣八耻”的提出使全国人民的行为规范有了大致的行为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编辑工作也应遵循,以避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不良作品出版。

其次编辑工作具有知识性、文字性、文学性。不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编辑不断获得新信息,提高编审质量,避免重复作品的出版;不断学习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使出版作品的编排、印制质量有质的飞跃,另外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占有大量信息的技术则有利于编辑不断获得新信息、新理念,提高编辑分辨出版作品新旧度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编辑的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学习型出版社的构建

编辑是出版社中的一个岗位。编辑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编辑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职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出版社整体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促使学习型出版社的形成。因为培养学习型编辑除了靠编辑自身的长期努力、积淀外,单靠出版社某个领导、某个部门的力量也是不行的,需要出版社各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为学习型编辑的培养营造一个长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学习型编辑培养的直接单位是办公室、总编室等部门,同时也需要党、团、工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便在出版社的内部政策上取得支持,进而带动其他部门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编辑以及各部门你追我赶、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意识,从而促进出版社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形成。

(三)有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是出版社的血液,是出版社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习型编辑可使编辑不断提升素质,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具备满足市场需要、开拓市场的战略眼光及能力,因此,可使出版社不必到社外招聘人才,便可保持新鲜的血液,同时也降低了出版社因招聘新进编辑而导致的运营成本、风险成本,有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工作从来执行的都不是编辑的个人意志。

首先,在政策上,编辑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避免犯政治上的错误。为此,出版社应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出版社作讲座,使编辑及时了解新的政府方针政策。对此,党、团、工会等部门应大力支持,为编辑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在业务知识上,出版社可组织编辑到其他出版社或者相关行业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以更好的了解对手、了解市场,以激发编辑不断学习的冲动感、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最终激发其不断创造新理念的灵感,促使其编辑工作质的提升。

编辑工作一般要大量审稿、以及从事其他相关的选题、策划、组稿等工作。因此在招聘编辑人员除了要求较高的学历、文化修养外,还要求有强健的体魄。而这些工作往往是年轻编辑来承担。而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编辑,对发展前景非常重视,如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将导致人员的流失,影响编辑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出版社应为编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使编辑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恒心。为编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个方面的情况:编辑所处的职业阶段;出版社能为编辑提供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编辑的职业兴趣。根据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实践性向、研究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为此,出版社可对编辑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发现编辑的职业性性向,并征求其个人意见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如对于有潜质的编辑可为其提供更高层次、责任更重的岗位,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新知识、技能的机会。如对其进行培训、甚至到高校继续深造。如果在编辑所处的职业阶段由于其能力、资质的原因无法胜任当前的岗位,则可为其提供出版社其他的相关岗位,并通过学习能够胜任新岗位,避免人员流失的现象出现、发生,为出版社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后还应考虑到编辑的职业兴趣,虽然有的编辑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兴趣并不完全在编辑文字工作,并不能促使其能力的最大发挥,不利于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编辑如能将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将极大的促发其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使其在专业领域内获得精深的造诣。如有的编辑喜欢旅行,则可多给予出差的机会,有的喜欢发明创造则可多让其参与出版作品的策划、选题工作等。

在编辑个人方面,出版社应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地为编辑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如邀请社外有关出版、相关学科的专家、甚至国外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根据编辑所处职业阶段参加相应的培训;或者组织编辑参加书市、图书会展和相关专业会议;或者进行电脑网络远程学习,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见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此外,出版社还应专门制定编辑在职学习的规章制度,鼓励编辑在职深造,并通过报销学费、带薪休假、发补助等措施,尽可能地为编辑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编辑有条件学习、愿意学习、不断学习。

在集体方面,出版社应通过各种渠道搭建平台,将培养学习型编辑作为一项政策展开来抓,并形成规章制度,以确保编辑学习的整体性、稳定性、长期性,这样才能确保出版社编辑素质整体的提高。如规定每年都为编辑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如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者到其他出版社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此外,还应督促编辑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学习。如通过相关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获取新知识、新信息。

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编辑几乎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因此成为复合型的编辑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学习型编辑的重要目的。

具体的激励方法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激励方式主要是通过奖金、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职务补贴等制度,或者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者设置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岗位来进行激励。

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尤其要注重精神激励,进行精神激励主要是为了激发编辑的内在动力,进而自发地挖掘编辑的潜力,以实现编辑自身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即实现马斯洛层次中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这对于较注重精神层次需求的编辑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对此,可通过在出版社内外举办或者参加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或者举办一些激发、满足编辑兴趣的竞赛活动,或者打造出出版社自己的品牌编辑,在激发编辑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的同时满足其兴趣的需要,并通过竞争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使其找到精神的归属。从而达到既促使编辑学习新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达到提升编辑素质又增强出版社人才竞争力的双赢目的。

培养学习型编辑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时间久了,缺乏自觉意识的编辑便往往精神懈怠,导致学习中断,达不到长期学习的效果。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因此,出版社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对编辑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正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进行问卷考试的方式来评判编辑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适宜大规模的考核。但问卷考试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了解编辑的学习效果,还可通过领导谈话或者举办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来了解编辑的学习效果。最终通过不断的考核使学习成为编辑的习惯,达到出版社“血液”常学常新的目的。

(六)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

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培养学习型编辑时应注意根据编辑的学习情况,适时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工作难题的有力武器。

一般而言,影响学习成果转化的因素有三种,即编辑自身的转换能力、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转化的时间、地点、事件的限制。如果编辑缺乏转换知识、技能的能力则可酌情考虑换岗或者让编辑更改学习对象,让编辑能转化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安排合适的岗位;或者是因为所学知识、技能并不能有效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去,则可考虑更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是因为时间、地点、事件的限制尚不能使学习成果得到转化,则应考虑编辑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性、针对性,而不是漫无目的进行学习,最终导致人、财、物力的浪费。

因此,培养学习型编辑实为提升编辑个人素质,同时又有利于提升出版社人才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出版社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编辑自我实现的目的的同时为出版社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丽.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出版发行研究,2007(5).

2、戴欣.市场经济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培养[J].编辑之友,2007(2).

3、张莹.编辑人才培养管见[J].中国编辑,2006(5).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出版社。其中,崔祝为重庆大学出版社分社社长,副教授)

上一篇:谈对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激励 下一篇: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