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财务评价研究

时间:2022-05-18 10:21:08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财务评价研究

一、企业财务评价概念

企业财务评价是在现行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和市场价格体系下,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采用选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根据一定的程序,运用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的价值判断。企业财务评价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企业财务评价的目的有助于根据评价结果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

二、企业财务评价步骤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企业财务评价的首要步骤。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凡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的统称。本论文中首先假设众评价因素的集合为U,则存在U={u1,u2,u3,…,un},其中ui的含义是指各评价因素。

(二)各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于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鉴于某些原因的存在,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涉及的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1)递阶层次结构的构建。当索要分析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讲复杂问题分解为多种元素,并根据元素重要性将各元素再划分为n个层次。一般情况下,递阶层次结构中所包含的的元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为了评价的方便和准确性,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保函的影响元素不能超过9个。且在所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中,划分的层次数的数量不仅和将要分析问题所要达到的详尽程度有关,还和所要分析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有关。

(2)构造判断矩阵。由于影响某因素的因子很多,为了更够较为合理地确定影响某因素的各因子的权重大小,这里主要通过构造判断矩阵来进行相关研究和确定。假设xi和xj对因素Y的影响大小之比为aij,并用矩阵A=(aij)n×n表示,A便是Y-X的判断矩阵。通过构建的判断矩阵来确定影响某因素Y的n个因子即X={x1,…,xn}对其的影响大小。当然,这里aij的值有自己的确定方法,表1中列出了各级标度的含义。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的过程就是将上一步中的判断矩阵A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值?姿max的特征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经判断矩阵的比较结果必须是完全一致的,在此前提情况下,判断矩阵A还应当同时满足:aijajk=aik,这里需要说明的是i,j,k=1,2,…,n。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程序一般包括:

然后,根据将分析问题中的影响元素n值,从下表中查找到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值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固定不变,如表2所示:

将上式进行合成运算并归一化,即可得到评价向量B1i:其中B1i=(b1,b2,…,bn)。如果将第一层各组评价向量在第二层上进行再一次综合,便可得到总评价向量:即B2=Ap・Rp。其中Rp是由第一层的评价向量组成的评价矩阵,Ap为第二层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B2即所求的第二层次的总评价向量。

上式中“・”是权重集A与综合评判变换矩阵R的合成关系,本文中的“・”取“,”和“”算子。“,”表示a与b的乘积关系;“”表示a与b的和的关系。这种算法简称为M(,,)。

(六)确定评价结果 经归一化处理后,可以通过最大隶属度法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即取B2中最大值对应的因素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例为针对某企业(建筑材料加工厂)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的财务评价模型,其步骤如下:

(一)建立递阶结构 根据该企业的财务体系构建一个企业的多级递阶结构。这里研究的企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二)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层次的指标权重(Wi) 以上一级的某因素为判断依据,通过对本级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的元素。由于该企业更注重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因此判断矩阵可先假设为,如表5所示:

对该企业进行层次单排序,可得Ai的各级权重为W1=0.1,W2=0.3,W3=0.3,W4=0.3。

(五)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出总权重Wi 见表6。

四、结论

虽然层次分析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数据来简化待决策的问题,从而为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但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时,其决策影响因素及其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无法排除决策者的个人因素。经层次分析法分析比较,其判断结果较为粗糙,只适用于精度要求低的决策或评价问题,并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决策或评价问题。且模糊综合评价法也不例外,它也有自身的缺陷:隶属度的确定主要是依靠专家的经验判断,评价结果可能会欠缺公正性。问题处理步骤比较复杂,一方面需要邀请多位专家进行咨询,另一方面该模型的成本较高、运算比较繁杂。希望其他学者可以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方法,使企业管理高效化、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雪峰、褚丽影:《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王化成、孙薇、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崔毅、邵希娟:《现代财务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