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

时间:2022-05-18 03:58:24

论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

提要知识产权一直以来是被视为反垄断法所认可的唯一的合法垄断形式而排除于反垄断法规制之外。但是,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与日俱增,不得不重新考虑二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知识产权;反垄断法;矛盾统一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产权属于合法垄断权

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基于智力(脑力)劳动成果,依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利益决定着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法律影响着(促进或阻碍)利益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方向。”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达越来越凸现出智力成果的价值所在时,创造者们开始有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需求。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进行创造,同时维护公平自由竞争,法律赋予知识产权人以特权。知识产权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熊彼特假说,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除非有足够的实力敢承担创新风险,它需要巨大的智力和物力投入,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的开发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如果别人可以任意地、无偿地利用他人的智力成果,那么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其继续进行智力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最终会阻碍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所以,知识产权法赋予权利人对特定的客体的垄断权或者独占权,知识产权权利人在法律的授权范围即排他性地享有、使用、转让或者排除损害的权利,为其带来独享的收益和声誉,以利益驱动机制刺激其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市场争力,更好地释放其竞争潜能。因而,知识产权是近现代社会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所有人的一种独占性或专有性,其实质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

垄断可以说是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垄断并不必然对社会不利。相反,正因为各种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才有了所谓的“比较优势”,才出现了交换,也才有了竞争,社会就在这种交换中繁荣起来。因此,总体而言,垄断并不必然对竞争不利,相反,垄断往往是竞争的产物。垄断也并不必定或总是没有效率的;相反,有时竞争反倒是没有效率的。过度的竞争会造成资源浪费。垄断一方面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并购经常发生,而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并购案例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虽然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但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市场上有竞争者;另一方面垄断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如企业间统一产品规格或者型号的协议、中小企业的合作协议以及统一产品出口价格的协议,这些限制竞争的协议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率,对经济有好处,一般被视为是合理的限制。因此,法律并不笼统地反对或禁止垄断,一个合情合理的反垄断法实际上最多只应反对那些没有效率的垄断,惩罚那些为了成为垄断者而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来保护其垄断地位的竞争者。企业凭借其技术上的创新能力(比如获得工业产权)和高质量的产品,垄断或独占产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获得某种垄断地位,或者国家授权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享有独家经营的权利,这种享有特权的企业自然就是一个垄断企业。这完全是合法的,法律并不处罚这样的自然垄断者。这种垄断由于保证了知识创新者的各种投入能获得高过市场价格的回报,因此也就鼓励了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投入。

二、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矛盾统一性

在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客观存在着。

首先,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有着共同的目标。它们统一于与竞争的联系和对竞争的促进,从而推动创新和促进紧急发展的目标和功能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反对垄断和知识产权所鼓励的竞争是具有共同追求的。由于智力成果和知识产品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进行创造发明、技术研发需要巨大的智力和物力投资,且伴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如果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以外的人任意地、无偿地使用其智力成果,其合法的权益就得不到保护,势必挫伤创造者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正是为了鼓励创新,因而给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生产者一定程度的垄断权,这与反垄断法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因为反垄断法的目的与知识产权法一样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良好的竞争。

其次,二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是一致的。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可以统一于对消费者的保护上。反垄断法通过各种反垄断的措施,把企业置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迫使他们努力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研发新产品,其结果将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知识产权无论是通过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而增加消费者的福利,还是通过对具体市场的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裁来使消费者免遭交易中的损害,都可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正如1990年的Atari Games Corp.v.Nintendo Of America,Inc案件中,法官指出:“专利和反垄断法的目标乍看起来似乎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两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因为两者的目标都在于鼓励创新、勉励竞争。”

最后,在谋求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上一致。各国知识产权法对防止滥用权利的限制竞争行为本身均有所规定,如受民法的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和公序良俗等原则的限制,在著作权法中规定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专利法中规定强制许可、在先使用权以及权利穷竭等。这一点TRIPs第7条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应当有助于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作者与使用者的相互收益并且是以增进社会和经济福利的方式,以及有助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第8条第2款也规定:“为了防止权利所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者采用不合理地限制贸易或对技术的国际转让有不利影响做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但以这些措施符合协定的规定为限。”这都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谋求权利和义务平衡的一致性。

从上述可以看出,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两者之间并没有根本冲突。它们在刺激劳动者和企业的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上保持着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为社会的进步和公正起着鼓励和保障作用。但是,它作为一种财产权,与其他的财产权一样,能够产生限制竞争的影响。也就是说,拥有知识产权本来就是对竞争的一种限制,而反垄断法的目的根本上就在于保护市场竞争。从现实来看,一个企业在拥有知识产权后,就很可能获得市场支配地位。虽然反垄断法并不反对或限制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但是,这类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如果其不受竞争规则的制约,就容易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其中包括利用知识产权支配地位妨碍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存在潜在的冲突。

由于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在具有一致性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矛盾和冲突,那么按照反垄断法的原则和方法来协调和避免这种矛盾和冲突就是非常必要的,以此维护法律的和谐统一。其中,对于那些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应该受到反垄断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制。不过,反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获得垄断地位的行为进行规范,而对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合法的界限内行使的知识产权垄断行为则不应反对。

三、知识经济下把握二者的新特征

首先,关注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领域中新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等,这些依靠现代科技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知识产权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离开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靠创新于科技进步的产业,要实现高速发展是难以想像的。但是,知识产权毕竟是一种合法的“垄断”,如果对特定的知识产权提供过高的保护,而又缺乏反垄断法的规制,很容易形成和维持垄断,从而严重影响市场自由竞争,损害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促进技术发明于创新制度设计,曾经受到历次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但以前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没有像发端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为创新的第四次技术革命那样,对知识产权产生更高的要求;就法律限制特别是反垄断而言,知识产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助于垄断的形成,对于具有互联互通功能的信息产业和具有资源有限性的基因工程产业来说,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限制竞争的主要手段。

最后,尝试通过确立新规制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财富,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知识产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其在激励新知识和新信息源源不断地被产生出来并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的独特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扩张、滥用等所产生知识产权垄断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严重,迫切需要反垄断法做出回应。然而,产生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反垄断法,能否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以及能否胜任对新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垄断行为有效地规制等,便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限制竞争行为在传统反垄断法体系中只是诸多反竞争行为中普普通通的一类,并且常常因为对知识产权的认可、尊重而受到反垄断法的宽容或豁免。而今,当不断扩张的知识产权在技术垄断者的滥用下日益被演绎为知识产品垄断的工具时,原有的反垄断法规制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对新条件下知识产权垄断行为的有效规制,需要通过反垄断法的制度创新,拓展反垄断法的制度体系,确立系统的知识产权垄断法律控制微观规制,从而实现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危害严重的知识产权垄断行为的有效规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

[2]孔祥骏.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田文英,陈虹睿.应对知识产权垄断的制度设计-反垄断法对知识垄断的审视与接入.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9.

上一篇: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下一篇:农业龙头企业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