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5-18 09:58:51

推进特色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建立、科学学习方法的应用、生活习惯的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读书氛围浓厚的校园,培养名师,建成名校,从根本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追求,任何领导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学校败落,所以加强教学质量的建设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的领导者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会发展壮大,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会逐渐走向衰败。根据多年管理学校的经验,笔者认为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领与指导

第一、教师应注意加强对高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的引导。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意味着通过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交往互动,教师在作为新型知识传授者基础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社会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价值,让学生理解努力学习知识是现代人立足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坚定地学习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保证,学校要从学生进校就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比如早晨进班就读书的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课后反思习惯、节假日不忘读书学习的习惯等。教师要告诫学生知识的掌握是靠积累获得的,是靠思考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持久保证。时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认真的珍惜。教师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认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其它的良好习惯,比如字要认真写、答题要讲究规范、回答问题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和条理性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优异的成绩是学生对学习有信心的前提,学生成功的体验是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的前提,而成功的体验是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的,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建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第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科学的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理解知识内容,这样识记的知识才会长久;记忆时要眼、耳、手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经常进行默记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看书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教育学生复习应该及时等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作保证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要教育学生每天都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最好短暂的休息一下,这样才能保证下午正常学习。教师要告诫学生注意增加营养,有的住校生一日三餐都吃小甜饼,没有蔬菜,没有肉类,这样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会急剧下降,记忆力、理解力也会降低、注意力不能持久,身体就可能会生病,更别说提高学习成绩了。常规的身体锻炼是高中学生所必须的,因为在高考每一场考试的两到三个小时里,脑力和体力都会大量消耗,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很难支撑下来。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注意把休息、营养、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制定切实可行目标加强对教师的指引和培养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坚定不移地以教学质量提高为首要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抓住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创造出一批“名师”,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教师能否胜任社会赋予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能够胜任这一职责,学校就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名校,必先育名师!所以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要把教师推向县、市、省级等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这类活动中。学校要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团队,把本校名教师推出去,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品牌。学校还要创建一个适宜教师发展内部环境,让教师热爱读书、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学习行为成为风气,这样学校就会显得文化底蕴深厚,学生就会欣然读书,竞相追比,名校必将建成!

三、用规范的制度加强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校长要坚决摒弃只听教学管理人员报告或简单了解表面现象的做法,要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握指挥权,推动教学管理向纵深发展,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和效益。②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包括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批改、测试等日常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备课首先应该钻研教材,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熟记于心才能够给学生透彻清楚的讲解。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的预习教材,上课之前检查学生预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所以学校要竭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为学校的广大教师所采用。课堂教学要真正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写、多说、多争论、多思考,把原本平淡的课堂变得生动、深刻,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动力和愿望,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变。教师辅导一定要到位,要目标明确,每一节课都要安排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做,教师在上辅导课之前都应该针对学情设计好大约四十五分钟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这样教师每节课都精心准备好适当的内容让学生充实地度过,日积月累,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很好。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效果,这样学校就会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作业的布置应该体现重点、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强调规范性,作业的次数应该充足,确实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学校教务处和年级部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作业批改的检查,形成记录作为常规考核教师的依据。学校要定期地组织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测试,测试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试卷进行批改、登分、成绩统计。试卷的讲评要及时,教师应该在学生对试卷的热情尚未减退的时候讲解效果最好。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应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测试等进行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制订制度,并形成纸质的记录的材料,作为给教师做绩效工资的依据。这样既加强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同时还有利于在算绩效工资时减少教师之间的矛盾,是规范管理的理想举措。

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质就是对学校管理提出要求,包括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使他们愿意走上求学的道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坚定的信心、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该注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管理,使教学管理符合本校实际并形成常规。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魏国栋、吕达.2003年6月第1版.第6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名校行政管理细节力.杨少春 2009年11月第1版.第114-115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资料汇编.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8月出版.第169页.

上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活动 下一篇:中国校外数学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