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世纪恶性通胀之殇

时间:2022-05-18 08:18:20

世界史上有记载的恶性通货膨胀都发生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5个国家即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二战后的旧中国、希腊和匈牙利这3国陷入了史前未有的通胀大逃亡;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问题突出;80年代,整个拉美国家成为众矢之的,平均年通货膨胀率超过80%;90年代,转型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全球最经典的通货膨胀:

一战后德国报纸从每份0.3马克涨到7000万马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5个国家即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1922―1923年间的德国最高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29000%。

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

数据显示:1921年1月一份报纸卖0.3马克,到了1922年5月卖到1马克,随后上升到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到了1923年9月,一份报纸已经卖到了1000马克!

接下来的事更让人瞠目结舌:一份报纸的价格10月1日开始卖2000马克、10月15日的12万马克、10月29日的100万马克、11月9日的500万马克,最后上升到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都在急剧萎缩,市面上商品奇缺,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孩子们把马克当成积木,在街上大捆大捆地用它们堆房子玩;一名女子用马克代替木柴,投入火炉中烧火取暖,因为这样更划算一些。

一个小偷去别人家偷东西,看见一个筐子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这个笑话,充满反讽与凄凉的意味,无数百姓陷入赤贫,整个德国陷入深深的绝望。

这种情况持续到1923年底,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终于稳定了下来。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

通胀最高速度纪录由二战后政府保持

历史总是惊人的重现,二战后的通货膨胀较之上一轮,来得更为猛烈与登峰造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中国、希腊和匈牙利都陷入了货币混乱中,它创下了世界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胀的纪录。

目前为止,通货膨胀的最高速度纪录,由当年的政府保持。从1937年到1949年,物价水平的上升是德国当年的900倍。

1935年,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余亿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由于法币恶性通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以一比300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10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0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65000余倍。

当初的法币比起金元券,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政府发行的法币,1937年100元可买到两头牛,1938年变为一头牛,1939年可买一头猪,1941年能买到一袋面粉,1943年能买一只鸡,1945年能买一个煤球,到了1948年,只能买到几粒大米。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像团雪,放会儿就化掉”。

1948年10月30日的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排队大军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蔓延最广的通货膨胀: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年平均通胀率达450%

如果说,上述两轮恶性通胀归罪于看得见的印钞机,那么20世纪80年代这轮恶性通胀的来临,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内部与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后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了加快增长速度,举借了大量外债,而借入的外债高投入、低效益,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秘鲁等国,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爆发了第三轮恶性通货膨胀。阿根廷、巴西和秘鲁的年通胀率曾达到4位数,玻利维亚和尼加拉瓜的通胀率曾达到5位数。

通胀之所以能蔓延到几乎整个拉美地区,主要是由于受到变化中的外部条件的不利影响。70年代后期,国际资本市场上资本供应量十分充裕,拉美国家很轻易就能筹措到足够的外部资本。这部分资本中只有少量被用于扩大再生产,更多的被用于进口国外消费品,从而使本国的通胀率得到一定的控制。80年代初期,主要工业国采取了紧缩通货的政策,从而导致国际利率上升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下跌。

这两种结果对于拉美国家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增长缓慢,还本付息额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信却持续下降。这使得外来资本的流入量大幅度减少。

阿根廷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年通货膨胀率平均达到450%,1990年初之前的12个月,其通货膨胀率更升至2000%。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只是避免通货膨胀吞噬一切。通胀使民众终日战战兢兢,在商品领域,流动资本就全被扼杀。通胀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人们不再关心生产力乃至技术。无数的穷人、老人和年轻人无力生存,他们被迫成为游民与弃儿,被成群地赶出火车站。

上一篇:私募江湖:资本本性难掩江湖无常 下一篇:定投股票基金 轻松打败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