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18 04:47:14

高等艺术院校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高等艺术院校能否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将影响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拓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拓宽就业;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62-01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一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一次签约率一般不足50%,即使加上部分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数量仍然相对较低。

一、高等艺术院校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东部省市,“漂族”和灵活就业数量多,工作固定性差,跳槽较普遍。

(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有一定差距

艺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用人单位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用人单位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

(三)自主创业教育开展力度不够

高等艺术院校由于创业教育课程相对缺乏,加上毕业生对国家鼓励创业有关政策不了解,导致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热情仍然不高。

二、拓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思路

(一)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到基层就业”的观念等。把培养学生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从学生入校起,就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通过举办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求职和就业能力。艺术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做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

(三)加快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可以帮助缓解青年就业压力。通过组织青年见习,可以为青年人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第二,有利于促进青年自主创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会对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青年见习,可以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成功率。第三,可以为企业搭建选人用人的平台。青年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四)多渠道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就业指导人员通过网站和参加毕业生招聘会等形式,广泛搜索用人单位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在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的基础上,通过信函、网络、电话、传真等途径向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对于收到的招聘信息,及时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校和院(系)的宣传栏予以,并通过校园网、飞信、QQ群等各种有效方式及时快捷地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提高其就业的积极性及就业信息的利用率。

(五)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高校应该以多种灵活具体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应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进行创业培训总体规划,结合专业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训;加强与成功创业的校友联系,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学习的榜样与学习创业经验技巧的环境、机会。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会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毕业生就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与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10.

上一篇:以劳动异化范式试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异化 下一篇:渝东南地区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