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危机与契机的管窥――从媒介变迁视域

时间:2022-05-17 11:19:33

学校体育危机与契机的管窥――从媒介变迁视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媒介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变迁势必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正处于印刷媒介时代向电子媒介时代过渡的转型期,一方面建立于印刷媒介文化下的学校体育在竭力维护它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它又受到在电子媒介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学生的强烈冲击与质疑,这造成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危机。我们应该变危机为契机,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行改造,重新定位体育教师的角色,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新功能,为电子媒介时代的全面到来做好准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媒介变迁 转型期 电子媒介 印刷媒介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当前进行的这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内容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并未获得成功,《新课标》在各级学校的推进过程中陷入了困境。著名学者卢元镇教授认为,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源就在于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盲从地跟着口号走,盲目扩大应用范围,并将其戏称为“一实验就成功,一推广便失败”。“必须为当前这场仓促启动的、以《新课标》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寻求理论立足点,否则这场改革仍然难逃‘名存实亡’的厄运[1]。”

面对学校体育教育陷入的困境,许多专家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现行体育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落后。所以,80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将国外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国内,如结构主义教学法、创造性体育课程论、快乐体育学说、终身体育理论等,这些理论虽然在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均未能从根本上动摇现行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2]。显然,要摆脱当前学校体育的困境,仅单纯地从教学内容或方法手段上入手,已不能达到目的,必须破除学科理论束缚,从更广泛的视角对现行学校体育的指导理论进行全面思考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与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一、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与思路摇摆不定几十年后,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主线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具体表现为:曾经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已经变得不再受欢迎,体育教师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并非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而是对体育课产生了抗拒甚至厌恶心理。

“我国学校体育所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理论,自50年代以来基本上没有脱离凯洛夫教育学说和凯里舍夫体育教育理论的框架。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来标准化的教育要求,其特征是突出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性质,强调课堂、教材和教师的中心地位[4]。”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仿照前苏联学校体育模式建立起来的相关课程及制度已经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首先,教材体系与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体育本身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项目内容、运动方式、参与目标等。但是,我们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相对变化不大,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体育课内容却大同小异,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传授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后发现,课堂上教的用不上,需要的又学不到。其次,教学形式与过程呆板枯燥,缺乏交流与互动。现行的体育教学重点是对运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对教学程序和环节的衔接控制较为严谨和规范,强调学生的服从与接受,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绪状态;教学模式呆板,几乎每节课的流程都是五步曲:集合慢跑――徒手操――体育游戏――基本教学――放松下课,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另外,学校体育的教、学双方都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工作效率低下,效能未有效发挥。从近几次全国性的体质调查情况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在多项指标上呈下降趋势,这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是相符的。所以,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与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为学校体育另寻出路。

二、媒介变迁与学校教育改革

由于受到教育学学科定位以及传统媒介观的影响,在教育学的范畴内,我们关于媒介的探讨常常是从工具论出发,仅仅限定在教育技术、电化教育、课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方面,研究的重点也基本是放在如何利用新的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上,而关于媒介与学校自身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容易被忽略。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来看,我们主要经历了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三大形式。

在拼音文字时代,口语是知识和信息储存与传递的主要媒介,那时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以背诵、辩论和演讲为主要方式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记忆力和口才是优秀学生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学者将自己授课的手稿交给需求者复印和誊写,但由于成本比较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那时“课本”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直到公元11世纪中叶,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技术趋于成熟。15世纪中叶德国古登堡活字印刷机的出现使印刷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才真正使得书籍在西方世界逐渐开始推广普及,从而迈入了印刷媒介时代。媒介变迁的结果导致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研读书籍和阐释经典开始取代口头辩论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出现就不会有口语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过渡,就不会有人类知识的迅速增长,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形成,当然也就不会有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存在。所以,现代学校的制度与理念是以印刷媒介为环境基础的,是有时代局限性的。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的又一次变迁必然引起学校教学方式的再次转变。而电子媒介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它比印刷媒介更快速地传递、储存信息或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学校的定义和运行方式。

如果说几百年来以机器印刷技术为支撑的印刷文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表征,那么,近几十年来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电子文化的出现,就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已经来临。今天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在电子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自小就受到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信息的包围,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来自于课堂之外,而且知识信息的更新更加迅速,这一点在大学阶段更加明显。我们抱着旧的印刷媒介时代的教育理念去教育身处电子媒介时代的学生,就如同在先进的3D影院播放着无声黑白电影,怎么可能吸引观众!又怎么可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

三、媒介变迁过渡期下的学校体育境况

从历史上看,媒介的变迁并不是一帆风顺、自然过渡的,都会遇到激烈的争论与抗拒。口语时代被以古登堡活字印刷机的出现为标志的印刷媒介逐渐替代的时候,当时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将是所知文明的终点。”由于电子媒介破坏来原有的印刷媒介所建立的时空建构基础,所以这次的媒介变迁将会是一个漫长而且痛苦的过程。可以确定的是,不管这个过渡的过程有多么漫长和艰苦,它都已经开始进行,历史的车轮必然向前。也正是这种媒介变迁的激烈震荡造成了当代学校教育思想的困惑与危机,也造成了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的动荡与混乱。

具体来讲,我们目前的学校体育面临的境况是:一方面印刷文化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电子媒介所代表的新文化已经兵临城下;一方面我们现行的学校体育制度与体育教学模式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电子媒介带来的新体育文化已经占据校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见多识广”的新一代学生面前已经逐渐丧失吸引力和权威性。以印刷媒介为基础建立的当代学校在不自觉中成为了这两种媒介文化转型和顺利过渡的阻碍。由于深受印刷媒介和印刷文化的影响,即使面对电子媒介文化的巨大冲击,学校体育深陷困境,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仍然觉得,自己的首要工作目标就是维护现存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与理念。形势所迫下仓促推行的一些“改革”也不过是头痛医头、隔靴搔痒,而对于出现的问题则把责任一概推给一线体育教师或上课学生。殊不知,在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下,跑得越快只会离目标越远。

四、电子媒介时代学校体育的危机与契机

在拼音文字时代,萌芽状态的学校体育主要是以射箭、骑马、武术技击等生存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内容,教学方式多采取“言传身授,个别指导”,这时候的教育被放在了“父亲”的角色,他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为“师父-徒弟”。在印刷媒介时代,学校是培养“书生”的专门机构,讲究知识的学科化、专业化,这时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和体育教师。但体育教育所具有的身体教育特点与印刷媒介时代的“书本化”特征并不相符,所以,印刷媒介时代的体育课一直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位置。即使我们不顾学科自身特性地对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造,努力想融入这一媒介环境的主流,但可惜始终难以取得如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的同样地位。由于印刷媒介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等性”,教育者被放在了“管理者”的角色,他与被教育者之间为上下级关系即“教官-学生”。在电子媒介时代,随着“信息不对等性”的消逝,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面对学生时已经失去了天然的信息优势。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人性的内在需求,交往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但在电子媒介时代,这种需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了,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认识和联系大量的同伴,但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更多只是一种电子信息符号,一台冰冷的机器,很难与对方进行深度交往和思想交流。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却越来越少了;联系越来越方便了,见面说的话却越来越少了。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下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了解与信任。同时,在电子媒介的冲击下,家庭的结构与家庭教育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即使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家人的交流频率也大大降低了,电话、电视、电脑将一家人拆成几个独立封闭的空间。以前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聊天交流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家庭教育环境严重缺失。

五、结语

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电子媒介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时代遭遇,由媒介变迁所带来的学校种种危机是不可回避的。那么,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呢?笔者认为,对于在印刷媒介时代下学校教育中“非主流”的体育教育来说,这场媒介变迁带来了危机,更带来了学校体育教育大发展的契机。只要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把握电子媒介时代特点,改革思路,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体育教育在未来电子媒介时代的新型学校中必将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集成与研究前沿[J].体育学刊.2005(1):4-7.

[2][4] 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0(6):26-28.

[3] 张建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危机和出路[J].体育与科学.2002(4):67-68.

[5] .媒介变迁与大学学科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15-17.

上一篇:河南省中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