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冶金轧钢生产电气安全管理

时间:2022-05-17 11:17:21

浅谈现代冶金轧钢生产电气安全管理

[摘要]轧钢是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工序。其生产工艺水平和设备运行能力将直接影响着钢产品的品质。然而,在当今的轧钢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电气安全隐患问题,给生产稳定顺行带来较多未知因素,甚至引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危及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安危。因此有必要研究轧钢电气安全管理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文章重点分析了轧钢电气安全管理隐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提高轧钢电气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轧钢;电气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20-01

轧钢通常是大型钢铁企业的最后一道工艺工序,即通过轧钢之后形成的钢产品将直接面对市场。钢铁企业为了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做到产品产量最大化,产品品质最优。但是在目前的钢铁轧钢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是电气安全隐患问题。因此,研究轧钢企业电气安全管理问题意义深远,有助于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轧钢电气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人为事故因素

轧钢是用轧钢机的回转轧辊将钢绽、钢坯轧制成各种形状的钢材,轧钢生产主要由炉体加热、辊体轧制和高速剪切三个主要工序组成。轧钢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工艺设置、设备运行、工序跟进都比较复杂,中间作业频繁,东半球且工作现场温度高、湿度大、不仅职业危害因素影响较多,如粉尘、放射源、噪音、酸泌雾、油分子等,还存在一些危险作业,如炉内检查、处理辊面异物、调节剪刃、冷钢处理等。整个轧钢的过程还受到加热设备多,高压电气设施承载大,机械设备运转速度快,使用焦炉煤气、氢气、氮气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和盐酸、硫酸、氧化镁等有毒有害化学品,起重作业、现场交叉作业频繁等诸多不利影响。因为所有的硬件、软件、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由人完成,其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工作积极还是消极,都将直接影响到所有设备是否安全稳定运行。

(二)供配电系统安全隐患

供配电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钢厂内部新增小型

发电机组、改扩建项目,使得系统短路电流增加,原配置的断路器开断能力不够,无法切断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导致断路器爆炸或着火。第二,继电保护定值有误,配置不合理。由于系统的短路电流变化,而继电保护定值没有修改或增加新的保护功能,无法准确地切除故障点。第三,电缆发热着火。系统短路电流增大,导致以前选择的电缆热稳定不够;电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没有快速找到接地点,保护动作又不及时;电缆敷设时没有按照规范敷设,引起电缆正常运行时温升较高,破坏了电缆的绝缘。第四,谐波电流。由于新增电弧炉、大型轧机等具有谐波、无功冲击负荷,导致供配电系统的谐波、电压波动闪变和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恶化。由于谐波电流引起电缆过热,设备过电压,计算机控制引起误差等。谐波电流是指高于50 Hz频率的电流,电弧炉、大型轧机和变频器等均产生高次谐波。谐波对连续轧机的影响会造成电压正弦波畸变,可能导致脉冲丢失或误发,引起轧机调节系统紊乱,轧机不能正常生产。高次谐波的存在导致晶闸管烧坏,快熔熔断而影响生产。谐波对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和最大转矩都有影响,还引起附加损耗,噪声增大,严重时损坏绝缘。当在某一频率下并联电容器谐振时,危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第五,供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合理。

(三)设备管理因素

电气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此外,在电气故障处理过程中,备件不合适、质量不过关、尺寸规格不匹配、性能不兼容等原因,也是导致电气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提高轧钢电气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轧钢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无论是人员管理、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管理、电气设备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于轧钢企业而言,大多数的风险是无法转移和放弃的,必须通过寻找危险源,降低各类损失发生的风险概率、频率,缩小风险损失度,达到风险控制目的。

(一)人因事故的防范措施

轧钢企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伤害程度比较重,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可以应用人因事故原因分析方法来从源头做好安全事故的防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人因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措施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一,加强现场动态安全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违章操作有很大的关联,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查处违章行为抓起,促进全员由“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第二,突出事故分析与事故预测。预防与减少人因事件的策略和手段是基于对人因事件的准确分析与预测。应用典型的事故分析技术查找组织系统中相互影响因素的关联性,采用适宜的预防对策措施。第三,准确把握操作人员的心理特征。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正确引导员工,使员工的心理活动更为科学,最大化地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减少员工实际操作中的失误,保证员工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第四,改善人机接口,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应在成本效益预算指导下,建立必要的物理屏障,有效预防人因事件的发生。在人机接口设计时应以人为中心,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出发,使人、机、环境系统的合理匹配,使操作人员能方便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正确实施相关操作。

(二)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

电网安全是企业最注重的问题,某些设备故障会影响一个区域,而供配电系统故障会造成全厂性的停电。供配电系统保证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发生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防患于未然是当务之急。第一,要进行全厂供配电系统的短路电流分析。第二,根据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进行校验,采取措施保证电气设备开断能力、热稳定和动稳定等参数符合短路要求。第三,根据短路电流对继电保护进行全面校核,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确定新的保护定值,校验保护的上下级配合是否合理。另外,需要每年定期对保护定值进行试验,保证保护定值的准确性。第四,对于新建的发电机需要进行接入电网分析,保证发电机接入后系统的短路电流及潮流分配均合理。第五,对整个供配电系统进行潮流分析,保证负荷分配合理,每台主变的负载率均衡,不要出现有的主变过载,而有的主变负荷率很低,避免为了负荷平衡将主变并列运行,增加短路电流负担。第六,对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减少谐波、无功冲击等,保证功率因数在0.9以上,减少无功损耗。第七,加强对电缆的维护工作,对电缆敷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快改进,减少电缆发热,也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三)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建立点检制度

运行点检和日常维护人员每班要对设备的安全装置、行程控制等装置进行监护和检查,做好相应记录;专职点检人员每天查看各装置运转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提出检修计划。此外,建立点检设备台帐,制定各岗位点检卡的格式及日常点检卡,建立点检日志并确定点检时间和点检路径(每个电气电检员每天上午、下午按照标准的时间和固定的线路对所负责区域设备进行检查,并检查各个岗位对所下发的岗位点检卡填写情况,从而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制定各项设备点检标准、维修标准、设备定检定修标准及备品备件定额。

上一篇:尚店油田尚一区东部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下一篇:公交查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