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店油田尚一区东部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28 01:31:43

尚店油田尚一区东部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摘 要]针对尚店油田尚一区东部含油层系多、断裂系统复杂、采出程度、采油速度低等开发现状,本文从构造、储层、油藏等特征入手,对该区进行精细描述地质研究,通过完善井网,提高了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尚店油田; 孔隙结构 ; 非均质性 ;油藏特征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397-01

尚店油田整体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近东西向、西高东低的鼻状构造。全区被46条断层切割成多个小断块。由于该油田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又处于凹陷与凸起的过渡带,因而具有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层间差异大等特点,属于油藏埋深较浅、以中渗透为主的复杂断块油田。

1 地层特征

尚店油田尚一区东部自下而上发育有: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平原组。受济阳运动、东营运动的影响,地层抬升,沙四段顶部、东营组顶部普遍遭受剥蚀,馆陶组地层与东营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1.1 地层对比及划分

该区地层对比原则是以沉积相概念模式为指导,以对比标志层为依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并根据标志层,等时对比,结合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及砂层组、小层。

该区主要目的层是馆陶组和东营组。划分结果表现为:明化镇组底、东营组底均有一套标准层,馆陶组河流相沉积,剖面上“泥包砂”,多是下粗上细的正旋回,而东营组属湖成三角洲,储层发育,剖面上多呈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地层对比特征具体表现在:

①Ng2组底自然电位曲线平直,感应曲线为不对称的“U”形,厚度4-6m,纯泥岩。②Ng3组底部声波曲线出现拐点,呈明显的减小台阶。③Ed2组底部微电极无幅度差,感应曲线为不对称“V”。厚度2-3m,纯泥岩。

1.2 地层划分结果

尚一区东部目的层段为Ng2-Ed2砂层组,划分为3个砂层组,15个小层,其中含油小层9个,主力小层2个;其中Ng组主力小层是Ng25;Ed2组主力小层是Ed24小层。

2 构造特征

通过该区断裂系统解释,尚一区东部共发育有5条断层,其中4条断层南倾,1条断层北倾;各条断层在Ng和Ed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地震响应明显。边界断层F1、F4延伸距离较远,断距较大,构造展布起控制作用。

尚一区东部总体为东南倾的单斜构造,东营组沉积时期,发生大的构造运动,东营组地层由东南向西北沉积,高部位地层遭受剥蚀,而后馆陶组地层大面积沉积覆盖。总的看地层西北高东南低、西北薄东南厚,形成东南倾的鼻状构造,局部发育正负向微构造。

3 储层特征

3.1岩石学特征

根据尚一区东部岩心分析资料(尚11-33井),馆陶组储层岩性为岩屑质长石砂岩,以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细砂岩。矿物成分为石英40~49%,长石32~37%,岩屑15~26%。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接触方式孔隙式较多,因此,母岩为古老的中生界喷发岩及新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搬运距离较短,风化作用较弱,岩石结构成熟度低;东营组储层岩性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包括粉砂岩、粉细砂岩,矿物成份为石英45%~53.5%,长石34%~44%,岩屑5%~20%,岩屑成份以结晶岩块为主。磨圆度为次棱角状,因此,岩石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低,距母岩较近。

根据取心井分析资料,该区馆陶组粒度中值0.14~ 0.18mm,分选系数1.55~1.89,分选差~中,Ng32小层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即包括悬浮和跳跃两个次总体,细截点在2.2-3.4φ,沉积序列上细下粗;Ed24小层粒度中值0.14~0.15mm,分选性一般~中等,分选系数1.31~1.53,平均1.36,概率曲线见以三段式为主,即包括悬浮和跳跃两个次总体,还包括滚动成分;沉积序列上粗下细,具有反韵律特征,跳跃段斜度50°~80°,悬浮段斜度10°~30°,跳跃总体占60%,S截点突变,一般在1-1.5φ之间;总体粒度特征表现为“S”截点过渡型。

3.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通过样品岩矿薄片观测及压汞实验分析认为:研究区馆陶组砂岩储层粒间孔发育,胶结方式以接触-孔隙式为主,孔隙较发育;根据邻区取心井尚4-23井、滨512井取心资料分析,Ng组最大孔喉半径为5.19~52.79μm,平均孔喉半径范围为为1.41~21.76μm,孔喉半径中值为0.93~16.46μm,孔喉变异系数为0.69~0.79;东营二砂层组砂岩储层粒间孔发育,胶结方式以接触-孔隙式为主。

3.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馆陶组渗透率受沉积相控制,沿河道发育方向物性好,垂直河道方向物性迅速变差。边滩微相物性最好,天然堤微相次之。边滩微相一般孔隙度30.2%,渗透率330-451×10-3μm2;据取心井(尚11-33井)岩性样品分析资料,分析孔隙度样品30块,平均孔隙度30.6%;分析含油饱和度样品3块,平均含油饱和度51.6%,碳酸盐含量8.6%。根据测井解释,馆陶组渗透率为率154-814×10-3μm2,平均411×10-3μm2,沿尚11-33井~滨30-21井、尚8-斜271井~尚10-27井附近区域渗透率较高,向周边逐渐变差。总体而言,该区目的层段属于高孔、中渗、中含油饱和度储层。

3.4储层敏感性

据取心井尚4-23井馆陶组X衍射分析,粘土含量为8.7%,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占79.5%,高岭石占9.6%,绿泥石占5.2%。通过岩心室内试验尚10-49井资料,表明Ng组储层具有中偏弱水敏、弱速敏、弱酸敏、非盐敏、非碱敏特征。开发时注意采取防膨措施,以防粘土矿物膨胀而堵塞孔隙,影响油井产量。

结论

(1)尚一区东部目的层段为Ng2-Ed2砂层组,划分为3个砂层组15个小层,其中主力含油小层2个。

(2)尚一区东部总体为东南倾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正负向微构造。

(3)馆陶组渗透率受沉积相控制,沿河道发育方向物性好,垂直河道方向物性迅速变差。

(4)该区由于河流进入湖盆,河口附近水流变慢,使得悬浮体中较粗颗粒分离快速下沉,从而水与沉积物界面附近浓度骤增,增加较细的悬浮总体,导致“S”截点过渡粒度特征。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油层微型构造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14(2):53-59.

[2] 裘亦楠.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研究流程.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17(1):85-90.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冶金工业中更好的进行自控仪表的使... 下一篇:浅谈现代冶金轧钢生产电气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