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下的应用

时间:2022-05-17 08:17:48

浅析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下的应用

摘要:现在的的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喊数学太枯燥、太抽象、太难学,内容抽象,概念难记,公式难背,计算易错,与现实生活生活联系不大。所以大家在学数学时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乐趣,甚至认为学数学没有用,导致数学学不好。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探索、创新、兴趣、能力

那么怎样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呢?通过我的教学实践与尝试我认为,学习数学的关键应该从探索开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老师不能取代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情境,由学生探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呢?这是个很系统的问题,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教学中的几点经验与心得在此和大家分享,它包括培养兴趣、创设情境、感情培养三个方面。

一、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新颖的课本及图画,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仅能唤起他们的联想,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然而,数学与生活也是紧紧相连。例如我校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现代化城市的建筑群,并以此为背景,汇总了本章的主要图形,这样的教材,很快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知识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学生原意去学习与生活贴近的知识,最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把实验教材与实际结合,内容新颖,实验内容多,实践活动多,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富于想像思维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从问题到方程”这节里,就出现了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展现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该问题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实验教材就是通过系列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学生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将数学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有了兴趣的前提,下面我们就要创设探索的情境了。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探索的状态。

1、温固知新的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的同时,思考老师的新问题,探索新的知识时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方》时,要复习关于乘方的知识,利用乘方的意义来探究同底数幂乘方的性质,这样让同学们通过以前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从而比较轻松地获得的知识,使数学的学习更容易起来。

2、亲手实践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与探索来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这样获得的真理是很难忘记的。

3、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这种方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刚学过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了,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如果已知两直线是平行的,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什么样的性质,并试着说明自己的发现。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创设情境方面我只阐述了常用的方法,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与能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仅仅有了兴趣和情境是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还需要的就是情感方面。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的保障。

1、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老师要让学生去尝试、去疑问,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体会到通过探索获得知识的乐趣,原意积极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合作,这种学习状态会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3、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这样才能让其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探索。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十年如一日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见解。总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其自主的去探索、去思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良好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的提高教数学的方法。当然,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上一篇:中小学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其教学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