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预习之我见

时间:2022-05-17 08:05:22

【前言】小学数学课堂预习之我见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正方认为:(1)如果预习得法,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课堂教学就会更精彩。(2)有了预习,更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体现真正的教学民主。(3)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交流充分、深刻起来。(4)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能够积极表现自己,...

小学数学课堂预习之我见

摘 要: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从心理学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预习意义 预习策略

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自主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思索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否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犹豫的事情,因为预习这个环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弊大于利。

一、关于预习的争议

1.反方认为:(1)学生不预习课堂上经常有精彩之语,学生预习了课堂气氛反而沉闷了,没有了激情,只有少数几个人表现积极,多数人做了陪衬。(2)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中下等生,跟不上全班的步伐,弄不好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绝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只注重结果,而往往忽略过程。到了课堂上,是“一瓶不满半瓶摇”,说他不会吧,他又知道结果了,说他会吧,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乎,对所学内容缺乏应有的兴趣,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中。(他所掌握的知识等于死记硬背得来的。)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过不了三天,将所学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不要说灵活应用了。(4)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有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习效率。

2.正方认为:(1)如果预习得法,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课堂教学就会更精彩。(2)有了预习,更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体现真正的教学民主。(3)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交流充分、深刻起来。(4)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能够积极表现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5)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讲到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就更专心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6)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考虑,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赞成预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性学习,课堂体验需要真实的教学情境。体验以主体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带有感彩的回味、反刍、体味。离开了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的经验联系便不再有真实的体验,预习应成为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经验。

二、预习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但是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时间。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往往上课时听懂了,下了课就忘了,觉得很被动。这是什么原因呢?重要的是因为没有认真预习。可见,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做好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4.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预习的策略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则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则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解决。这样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准确的认识。

4.写一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做一做。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