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24例分析

时间:2022-05-17 01:20:07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24例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24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给予换药、治疗。并在手术操作中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24例患者均愈合良好。由于采取干预措施,切口裂开率由原来的1.08.%降低到0.24%。结论 积极采取防予措施,可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裂开防治

【中图分类号】R71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b-02

受产前监护技术的提高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剖宫产率也在逐渐提高。2008.1―2009.12,我院剖宫产2219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4例,达1.08%,经积极治疗和及时换药均愈合良好,由于采取干预措施,切口裂开率由原来的1.08%降低到0.24%,现报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年龄18~34岁,孕次1-7次,产次1-3次,手术方式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横切口19例,纵切口5例;剖宫产史8例,胎位异常4例,宫内窘迫5例,产程停滞3例,巨大儿2例,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小时)2例,体重达80kg以上3例。

2 切口裂开的原因

⑴脂肪液化:肥胖;⑵缝合操作不当,缝合时对合正确,切口处勿积血,缝合时要达筋膜处,不留死腔,清除游离的 脂肪颗粒等;⑶营养不良及贫血;⑷感染

3 治疗

(1)24-48小时换药时,有切口渗液者,要轻轻充分挤出,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2)对腹壁切口基底部较硬的可行红外线照灯2次/日,30分钟/次;(3)对假愈合、部分愈合者,要使切口充分清创、引流,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消毒后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清除坏死组织,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后,放入庆大霉素纱条引流,无菌敷料覆盖,前1-3天敷料渗透及时更换,直至有新鲜肉芽组织,渗液少或无渗液后,2-3天更换一次,中间置一双层纱布块,从基底部开始依次上移,以防留有死腔,再次愈合不良。

4 预防

(1)定期产前检查,预防胎儿宫内迫、胎膜早破、巨大儿、肥胖症的发生,保持全身清洁,孕晚期禁盆浴和;(2)正确治疗外阴阴道炎;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加强营养,积极治疗营养不良、贫血,(3)严格无菌操作;(4)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剖宫产率,另一方面对有剖宫产指证的患者,又要及早手术,以免胎头下降过低或羊水粪染,增加切口感染;(5)对腹壁较厚或腹壁水肿的患者,缝针不过密过紧,以免影响组织血液供应。皮肤皮下一次缝合,减少创伤。缝合时要达筋膜处,不留死腔;(6)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有研究论证了手术时间过长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高危险因素,手术时的可信区间为51~63分钟[1],如手术时间延长1小时,感染率可增加1倍,主要原因由于创面暴露时间过长造成细菌增多,创面干燥,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时间过长造成术者的疲劳等;(7)细心结扎止血,防止形成皮下血肿;(8)断脐后应用抗生素;(9)关闭筋膜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防止残留胎粪、胎脂及羊水成分,影响切口愈合;(10)术后24-48小时刀口及时换药,避免细菌繁殖;(11)对术后24小时内高烧者及时查找病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腹壁切口裂开的早期诊断对预后关系很大;(12)预防产褥感染。

5 讨论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全身状况及局部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加强围生期保健,纠正营养不良,正确缝合及无菌操作都将有助于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有报道认为:社会因素成为影响术后感染的高危险因素[2],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术中出血,筋膜下血肿

参考文献

[1]马桂栋,龚时鹏.余艳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相关因素分析.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006-1006.

[2]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比术前相关因素探讨.实用妇产科,2005,21(8):495-497.

[3]Liabsuetraknlt,Lumbiganon P,Chongsuvivatwong.v,Prophylactic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for cesavean section.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2,14(6):503-508.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466000

上一篇:儿童糖尿病酮中毒昏迷的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药物流产并发症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