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悲剧性”价值的思考

时间:2022-05-17 09:08:32

对人生“悲剧性”价值的思考

摘 要: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悲剧意识;冲突;一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40-02

一、西方先哲们对生命悲剧的参悟

悲剧,是崇高的诗,它有一种美,一种冷峻壮丽的美。从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到今天,人类的悲剧之舟在历史的长河中整整航行了2500年。悲剧理论已经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雅斯贝尔斯等历代大师们的阐述。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和艺术形态,源于生活的苦难,又高于生活的苦难。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悲剧的源头,他第一次给悲剧下了定义:“悲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最高的诗艺,也是整个文艺的高峰,悲剧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其主旨,展现意志同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同其自身的分裂。他说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剧,必定是痛苦和苦难丛生的,人的诞生就是悲剧的诞生,人要幸福就要寄托于来世,这种悲剧观实质是对生存意志的自我放弃。自诩为“第一个悲剧哲学家”的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论述了悲剧观,他认为悲剧来源于古希腊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但在尼采看来,悲剧绝不是一种像叔本华那种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把酒神和日神精神视为悲剧的根源,他虽然继承叔本华,但他拒绝采取道德的人生观,而坚持他所谓的“对人生的审美解释”人生虽然永远植根在痛苦中,当你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他时,毕竟是有价值的,所以他认为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唯有从艺术的或审美的观点才能辩证。

二、生命悲剧中自然社会和自我冲突

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是真正悲剧性的。”雅儿贝斯也认为:“哪里确实有相互独立的冲突力量,哪里就有悲剧发生。”随着悲剧时代的发展。《一生》中的主人公雅娜就是19世纪法国千千万万女性的缩影,她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雅娜是一个平凡且耽于幻想的女性,她对未来一切充满了希望,但是现实生活却给予她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打击,使她逐渐丧失了对真善美的向往。

(一)人与自然的悲剧冲突

《一生》的女主人公,一个女子雅娜对美丽的诺曼底乡村生活充满了热爱,她从小就渴望热爱美丽纯洁的大自然,那么宁静安详,让人的内心也特别静谧。“雅娜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她看看书,遐想遐想,独自到周围转一转。她顺着大路漫步游荡,思想却踏入梦乡,有时她感到懈怠,便躺在斜坡茂密的青草上,有时她转过一道谷口,在草洼间猛然发现一角蓝色的海,望着海面在阳光下粼粼闪光,天边还漂浮一角白帆,她不禁喜出望外。”如此美丽的女子,如此美好的环境,但是往往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当她长大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迈进了复杂的社会交际圈后,一步步的艰难不断地让人感到惋惜。

(二)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

悲剧的冲突还表现在人与社会之间,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是社会中的人,这样说来,雅娜女性的人生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她们所生活的时代造成的。雅娜是19世纪法国女性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残忍打击后,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和她生活的时代紧紧相联系,在反抗和妥协的抉择中,雅娜坚决地选择了后者,在她的人生路上,似乎所有的包括婚姻的不幸,家庭的不和睦,自己美好的梦想破灭时,雅娜的本性与环境的冲突,而且“资产阶级的强烈统治把一切都压制住了”,所以在雅娜的人生路上,她一直生活在一个可怕压抑的噩梦般的环境中,父亲德沃男爵是父权主义的代表,他对女儿的婚姻具有完全的决定权,这也是雅娜悲剧婚姻的开始,丈夫于连・德・拉马尔子爵刚开始在庄园对雅娜百般痴情迷恋,但是度完蜜月回来子爵却像变了一个人,他变得特别自私吝啬,而且还戏弄男爵家的侍女罗莎莉,痛苦不幸过后噩梦接踵而来,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他却浪荡地与一个暗娼生下一个私生子,把家败落挥霍殆尽,甚至最后还离家出走,也许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所导致的悲剧。

(三)人与自我的悲剧冲突

冰心就悲剧自身来说:“悲剧必须是描写心灵的冲突,必须有悲剧的发动力,是悲剧主人翁心理冲突的一种力量。”包括许多的典型人物,《一生》中的女主人公雅娜她作为法国上层社会中的女性,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单纯而且爱幻想的简单女孩,她也渴望浪漫的爱情和美好的婚姻,但是她自己温顺的性格注定了命运的悲剧性无法避免。悲剧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的毁灭,雅娜生于一个喜气洋洋的贵族之家,直到十七岁出修道院开始她的一生时,她仍然是个纯情天真,富于幻想的姑娘,她回到白杨田庄,在海边田野憧憬美好的人生,奇妙的爱情,从少女到新娘,雅娜首先遇到的是情与欲的冲突,她刚刚情窦初开,以纯情投入决定她一生的结合,但是没想到,婚后丈夫的冷酷和不负责任让她对美好婚姻的幻想渐渐失望,她看到丈夫的贪婪、吝啬、淫邪,更让她悲痛万分的是他与萝莉莎的,她失去了往日纯真美好的时光,村庄宁静的日子,现在烦恼悲伤吞噬了她整个人。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引用狄克逊教授的话说:“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在接近于产生悲剧。”雅娜一生都被三个男人所牵累,从父亲到丈夫再到儿子,所以也是没有挣脱这种被压制的枷锁,女主人公的性格也一直是那种温柔有点软弱,在贵族上流的社会中所有女性的悲剧人生中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根源除了是社会、时代、家庭更多的是自己性格的悲剧。

三、人生悲剧人格价值的体验

里普斯认为:悲剧的情感是指喜悦或嫌恶的情感的彼此融合的一种独特的情感,换言之,他把灾难看成是一种“否定性的事物”,把喜悦看作是一种“肯定性的事物”。而人们的喜悦情感正是通过这种否定性的事物来加强的,比如同情、爱怜、思念、好感、敬仰之情。悲剧所揭示的各种苦难形态都是对各个时代人类真实处境的深刻感悟,而悲剧主体对于苦难的反抗与超越,更显示了悲剧深刻的人生价值。

早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就指出:人类是所有生命系统中最复杂的事物,他拥有最大限度的个体自由。这样,人既是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规范的矛盾体,同时也是理性与非理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矛盾体。在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的超越》序中说:“悲剧可以说是发生在意识超出了能力的空虚地带,在那里,人们可以体验到自己已经毫无能力行动和取得成功,并经受着由此带来的痛苦。”人有无限的希望,却只有有限的能力;人有自由的心灵,却只有一个人生舞台;人是有限的个体,不可能达到无限的时空。这些人自身的悖论造成了人的悲剧。

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主张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对悲剧的这种价值的重估,在叔本华以解脱为生存的归依,否认了传统理性的超越之后,尼采再次以生存的创造否定前者,他把艺术与生存在痛苦的催化过程中结合起来,对于悲剧,尼采在艺术生存论的基础上试图以“权力意志”的观念来彻底贯通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人类的精神创造,他对悲剧的价值进行了不同的、新的价值体验。尼采之前的叔本华从生命意志出发,认为人的意志是痛苦的根源,世界和人生充满痛苦,没有意义和价值,要摆脱痛苦就要从根本上否定意志,这样看来尼采强调要用权力意志来张扬人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对抗现实世界的苦难。

悲剧历经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里普斯、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大师们的详细阐述,悲剧的概念不断演变,我们也该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应该重新认识悲剧真正的价值体验,就像《一生》中女主人公雅娜,她原本可以早就意识到,人的一生必定有悲伤欢乐,痛苦幸福所组成的,好的坏的,失败的胜利的,人不可能永远一直处在悲剧或喜剧中,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必然的。著名哲学家别林斯基说:“我们先得有饱受苦难的能力,然后才会享有快乐的能力,不知道苦难的人,也就不知道快乐,没有哭泣过的人,也就不会感到喜悦。”因此,这样看来,无论哪种悲剧,包括雅娜苦难的人生际遇,这些悲剧都能使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坦然正视自己的失败,承受我们的命运,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化悲痛为力量,认识到悲剧的根源到底在哪,然后经过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将人的个性从外在强制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一生》中虽然让雅娜生活中遭遇了很多苦难,但是如果可以充分调动主人公的主观能动性,或许事态结局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周国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2]杨恒达.尼采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M].周国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1.

[5]雅斯贝尔斯.尼采其人其说[M].鲁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J].江苏社会科学,2001(1).

[7]张世英.哲学导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上一篇:用心灵抒写的生命之歌 下一篇:大学生生活拖延问卷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