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体会分析

时间:2022-05-17 06:22:37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体会分析

【摘要】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然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了解心脏性猝死的急救知识也成为了急救预防知识普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此探讨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方法,总结急救护理体会,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急救;体会分析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心脏骤停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供血不足,死亡率极高,也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也日益增多。其中,心脏性猝死最为显著。由于,心脏性猝死多发于医院之外且突发无预料,因而对其的及时正确的抢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科自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共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16例,急救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4例,年龄35至85岁,平均年龄55.5岁;临床症状,头晕12例,呼吸困难16例,胸闷10例,意识丧失8例;既往身体健康者2例,患有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心脏病6例,其中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者7例;发病时间,0:00―6:00 3例,6:00―12:00 5例,12:00―18:00 4例,18:00―24:00 4例;心脏骤停至复苏时间1―12f6.2±1.31min。

1.2 心脏性猝死诊断标准

1.2.1 主要表现

(1)患者突然丧失意识或抽搐,对声音和周围环境无反应。

(2)瞳孔散大。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4)心音消失。

1.2.2 一般表现

(1)皮肤苍白或紫绀。

(2)短暂的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后呼吸停止。

(3)检查时,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心脏骤停,脑电图呈静止型。

1.3 急救措施

1.3.1 正确判断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

当患者出现突发性意识丧失时,首先判断是否伴有心脏骤停。根据心脏性猝死的诊断标准,出现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心音消失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因立即呼救,同时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主要措施为:疏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保持气道通畅是进行心肺复舒的前提。应采取口对口、口对鼻吹气,清除上呼吸道阻塞。进行人工呼吸时频率,成人一般为10―12次/min,婴儿或儿童为12―20次/min。对所有年龄段患者实施单人CPR及对成人实施双人CPR时,按压与通气比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实施双人CPR时,则应给予15:2的按压和通气。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

1.3.2 掌握熟练急救技术

在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可能争取及时给予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在1―15mim内进行第一次200J电击除颤,无效则继续进行第2次300J和第三次360J电击。在2―10min内建立静脉通道,时刻监测氧气吸入、心脏起搏及心电图情况。

1.3.3 熟练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维护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法,在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也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心肺复舒的常用药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等呼吸兴奋剂。其中,肾上腺素为急救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可以在进行心肺复舒时增加全身循环阻力,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脏的血流量,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加强心脏收缩力。其标准剂量为静脉注射0.5~1.0mg,用药间隔不宜超过3~5min。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心脏复跳的首选药。剂量一般不超过3mg/kg。阿托品提高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抑制腺体分泌有助于改善通气。多巴胺可纠正休克或改善复苏后脑灌注。

2 结果

16例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舒后进一步治疗,除1例出现病情恶化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及时正确急救

在准确判断病情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舒操作,尽早除颤,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出现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3.2 严密监护,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意识及病情的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加强心率变化、血钾浓度的监护。及时报告处理患者出现的不正常症状。

3.3 加强宣教

加强有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在患者及家属中进行有关心脏病预防、心脏性猝死等基础知识的宣传。做好出院指导,定期复查,谨遵医嘱调养作息、饮食。

3.4 提高护士素质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及处理心脏性猝死的心理素质。做好准备,在急救时,分秒必争,及时准确进行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4 讨论

心脏性猝死无疑是一种高危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在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中,及时进行心肺复舒,给予除颤和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猝死难以预料,但早期预防我们可以做到。在提高心脏性猝死急救成功率时,分秒必争。同时倡导加快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广泛开展CPR技术,倡导公共场合普及自动化除颤仪,提高CPR成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生存率。

上一篇:浅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顺差的相互影响 下一篇: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