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字简化之“弊”处

时间:2022-05-17 02:38:54

浅析汉字简化之“弊”处

汉字简化自古有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汉字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汉字简化仍然存在着如使汉字特征不易突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我们应该说其优而不避其劣,要客观科学的看待汉字简化。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字,继续为中华文明传承而服务。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的弊端的指责有点偏激,认为汉字简化是罪不可赦,仿佛让简化字退出历史的舞台才是最为明智之举。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论其劣,不避其优,说其利,不避其弊方为周全。接下来,我就在此对于一些关于认为汉字简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稍作简析。

一、关于汉字简化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

有人认为中国的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而自立于世界文字之林,“视而可识,察而见义”是其标志性的特点。而汉字简化则大大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有一部分简化字,其造字之初时的造字理据已无法根据字形去解释了,这类汉字似乎变成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符号,或仅仅是一个音节的代表符号而已了。如“”繁体象形字,虽然楷书已经不如甲骨文、篆书那么象形,但是车的一个车轮和车轴以及两边用来固定的木栓还保存完好,可是简化后的“车”字已确实无象形可言了 。这种观点是有合理的地方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如果汉字一旦不表意了,那么就等于把汉字最本质的东西抛弃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就不难发现将这样一顶帽子扣在简化字头上,实在是有失偏颇。首先,正如程荣先生所说:“汉字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和难以会意的会意字。从隶书通行后就已经十分明显。由形声变成不形声或不大形声,有的是受字形笔画的影响,有的则是因古今音的变化,这种影响和变化并非始于当代的简化字,未简化的繁体字很多已经不易用六书分析”。例如小篆的“心”字还保留着象形的痕迹,隶书的“心”大部分已经把它作为偏旁放在了合体字的左侧,就已经没有象形可言了。我们再退一步讲,即使现在仍然采用繁体字,那么对于汉字在造字之初时的造字理据,又有多少人可以讲得出呢?恐怕只有专家才能讲得出其中的字理吧!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对破坏字理的简化方法置之不理,更不能不讲究科学,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方法,使得汉字简化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汉字简化割断了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由于在当今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不认识繁体字,不能顺利的阅读古籍,因此汉字简化又多了一条割断了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罪名。我们有必要为汉字简化做一澄清。其实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面就有简化字,那么如果按照汉字简化会割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的逻辑的话,我们的文化就应该在殷商时代便已经出现了断裂。但事实的确如此吗?显然不是。从殷商时代至今,中华民族三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承,汉字由繁到简,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例如《论语》开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简体字的写法,“而之,不亦乎”这是繁体字的写法,一繁一简,记录的是同一条《论语》,不仅读着相同,而且意思也相同,怎能说钱汉字简化会割断我们优秀文化的根脉呢?

语言是发展的,古代文言文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在语言、语法用词以及词义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差异。人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方面存在障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繁简字的转换造成的。因此,如果因为汉字简化而使阅读古书不便,就给简化字扣以割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罪名的话,那简化字就确实有些冤枉了。我们认为汉字简化还是应当积极改进,要变得更加科学,因为“文字用于记录语言不仅要使人们克服空间上的障碍,以利于交际,还应该使人们克服时间上的障碍了解历史,也使将来的人们了解现在和古代”。

三、关于汉字简化阻碍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当今在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有大约四分之一,但是除了我国大陆地区的人使用简体字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使用的都是繁体字,因而社会和学术界的许多人都认为汉字简化给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日本、韩国等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问题。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简化字和繁体字在转换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也确实给对外和两岸交流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是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关系,就如同小篆和隶书的关系一样。况且简化后的汉字与繁体字是偏于同一体系的文字,更不会难如外国文字。相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而言,语言文字属于一种软实力,对民族、国家的分裂是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一般不是决定性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先是用武力一统天下,然后才推行书同文的政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退守台湾时,两岸用字完全一致,可是还是没能避免两岸的分裂。目前,海峡两岸尚未能统一,认为汉字简化阻碍了我们骨肉团聚的这种想法是不成熟的,就单纯的文字论文字我们也不能因为台湾出版物用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拒绝使用简化字,更不能武断的说汉字简化阻碍了两岸统一。

对于汉字简化的“利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简化与否,汉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繁简两体也本无是非之分,不管是否简化都是汉字。在当今的“汉语热”的浪潮中,我们更应该做好繁体字的沟通,进一步改进,完善汉字的简化,使汉字体系更加完备,使承载着我们悠悠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汉字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上一篇:四川省旅游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传感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