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时间:2022-05-17 01:04:31

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的角度,探讨如何改进化学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科学与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九年级学生来讲,是很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

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1.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或具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基本动作,要求规范、准确、熟练.进行此项训练时,首先讲解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对以后类似的实验达到举一反三

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让化学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

力的平台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

1.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然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如 “滴水生烟”、 “烧不坏的手帕”、 “无中生有”等;教师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汽水、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细心捕捉并充分利用新颖的课堂信息,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3.充分利用新课程资源,创新探究教学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教师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下一篇:放线菌产生的杀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