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5-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

时间:2022-05-16 11:44:57

上海市闵行区2005-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闵行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05-2007年125起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a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主要以水痘、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发病以小学生为主,发生时间高峰分别为3月和11月。流感疫情报告时间最短(平均6 d),水痘最长(平均14 d);水痘疫情持续时间最长(平均12 d),流感最短(平均8 d)。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报告不及时。应加强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制度的落实,及时处置疫情,建立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系统。

【关键词】 呼吸系统;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1 R 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25-02

学校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且青少年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传染病的能力较弱,因而成为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除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外,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危害[1]。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内主要爆发疾病,以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最常见[2]。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现对上海市闵行区2005-2007年学校发生的125起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该组资料为2005-2007年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科调查处置辖区内学校125起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5-2007年上海市闵行区学校共发生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疫情125起,发病人数1 002例,暴露人数206 096人,罹患率为0.49%,无死亡病例。3年间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2起发病人数149例,2006年49起425例,2007年54起428例;罹患率亦逐年增加,分别为0.43%,0.48%和0.58%。从疫情发生频率来看,水痘最多(96起696人),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15起92人)和流感(14起214人)。见表1。

2.2 学校分布 125起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共涉及全区94所学校,有73所(77.7%)学校发生了水痘疫情;有23所(24.5%)学校在3年内发生疫情数超过2起以上,甚至有1所学校3年内发生疫情达5起。

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3年来发生在小学的疫情共81起,包括水痘58起,流行性腮腺炎12起和流感11起,占总疫情数的64.8%;累及发病653人,占总发病人数的65.17%;其余依次为中学、中小学(9年制)和大学,发生疫情数分别为22,16和6起,分别占疫情总数的17.6%,12.8%和4.8%。见表2。

2.3 地区分布 125起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覆盖全区12个街道(镇)94所学校,包括小学60所,中学19所,中小学(九年制)14所以及大学1所。疫情发生学校主要集中在辖区内城乡结合部的七宝、梅陇、莘庄和颛桥4个镇,疫情发生总数为63起,占总数的57.81%;其他街道(镇)仅28起,占21.87%。

2.4 时间分布 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在1 a中出现2个小高峰,分别为3月和11月,疫情数分别为17起和27起;2月和9月时逢新学期伊始,疫情数为全年最低(4起和5起),此后便逐渐上升(图1)。

2.5 免疫接种史 在学校发生的3种呼吸道传染病均有疫苗可以预防,其中水痘病例696人,有免疫史者96例,接种率为13.79%;流感病人214例,有免疫史者10例,接种率为4.67%;腮腺炎81例,有免疫史者2例,接种率仅为2.47%。

2.6 疫情报告及流行情况 见表3。

各疫情从首发病例发病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平均9 d(0~63 d)。1 d内上报的有23起(18.4%),1~10 d内上报的有36起(28.8%),甚至有45起(35.16%)是在疫情结束后才报告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水痘、腮腺炎和流感报告时间分别为14,12和6 d。

所有疫情从首发病例至流行结束平均持续14 d,其中疫情持续10~30 d的有70起(56.0%),30 d以上的23起(18.4%);各病种疫情持续时间依次为水痘12 d,流行性腮腺炎10 d和流感8 d。

3 讨论

上海市闵行区125起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主要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等为主,发病主要累及小学,这与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多、免疫力低、防病意识差有关。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通过分析发现,发生疫情的学校由于天气寒冷,上课期间教室门窗紧闭,课间时又未给予充分通风,学生接触密切,还有一些学校的建筑布局不合理,某些教学楼布局成“口”字形,教室通风不畅,为呼吸道传染病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报告重视程度不够。流感报告平均6 d,而水痘平均14 d,由于疫情报告不及时,延误了疫情处置最佳时机,往往报告时学校学生中呼吸道传染病已发生较大规模的流行。因此,应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和早报告。同时加强晨检和缺课登记报告,对发现可疑症状的学生应嘱咐其就医,并及时掌握学生就医信息,一旦发现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应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时处理疫情。

目前在校学生中水痘、腮腺炎和流感疫苗等自愿、自费疫苗接种率偏低,不能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呼吸道传染病集聚性疫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学校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建立索取患传染病学生返校痊愈证明制度;同时在学生和家长中宣传接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爆发预警系统。由于目前我国在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开展应用性研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染病爆发预警系统,从而实现对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早预警、早控制”。

4 参考文献

[1] 竺小春.嵊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51.

[2] 吴秀玲.广西2004-2006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1-952.

(收稿日期:2008-04-03;修回日期:2008-09-03)

上一篇:河南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篇: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爆发的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