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专业隐性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6 07:51:10

会展专业隐性课程设计研究

一、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中的作用

(一)隐性课程的认知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隐性能力,体现在个体职业活动的行为实践中,对其的培养不应与一般的职业能力或素质培养方式相同。首先,它必须结合在职业的背景下完成;其次它是非技术性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获得,它包含非智力因素,会随着学习者价值观的养成而改变、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或者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将会贯穿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不能忽视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以一种间接、内隐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习者来说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对于未来的价值观念有决定性的作用。隐性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无法体现,而是通过环境信息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中,通过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环境所承载的信息渗透。其信息和知识传递方法是一种无意识加工的过程,更有益于学习者快速有效的察觉、采集、记忆和理解重要的信息,从而获取和发现有用的知识,达到显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无法达到的“心理层面”的改变。

(二)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隐性课程根据所依附的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维度对学习者产生影响:

(1)物质-空间(学校建筑、教室布置等)维度,使学生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因素的知觉和解读从而引导其认知行为和价值观。

(2)组织-制度(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组织、教育评价等)维度,通过同化和外化的过程影响学习者,使学生在被动的意识约束下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被内化了的内在需要,然后通过外化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文化-心理类(如教育语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期望、心理环境等)维度,通过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归属需求来改变自己的原始态度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根据这样的影响模式,可知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以下的优势: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是长期性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学生的心灵,使个人能力或潜质在一直持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第二,隐性课程影响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渗透到价值观中,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到导向作用,影响行为和决策,塑造其个性。第三,隐性课程通常以多种多样的内容和途径为载体,在学习者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影响,在校园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接收,通过情感的融合而习得,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应该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隐性课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地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与显性课程互融互补的最佳效果。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会展专业隐性课程设计

课程理论学家阿普尔就认为,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在隐性课程上不仅应从宏观上注意学习者身心特征之外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如学校特征、学校文化、师生关系等,而且要从微观上注意到学生的动机、态度和技能,以及学习目标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此从学习环境体验、教学过程组织和职业文化渗透三个方面设计基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隐性课程,力求对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职业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模拟工作环境,增加职业氛围

1.布置模拟仿真的教学环境。高等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培训,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理论所必不可少的。以会展专业为例,会展工作多是以项目形式开展,注重流程的操作和管理,因此专业课程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相应的布置课室形式,例如“会展服务与管理”这门课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现场流程模拟和服务规范讲解,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学生们仅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猜测,这样的知识难免有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在讲到展会现场管理的内容时,将课室环境布置成模拟展馆的形式,设置参展商办证处、买家办证处、门禁、展位等,辅以真实的道具;或在讲到会议室布置的内容时,把课桌摆成会议桌的形状,周围环境布置成会场形式等。课堂上使用真正的社会活动中收集而来的材料,例如参展商申请表、观众邀请函、招展函、产品目录等,甚至可以把合作企业参展后剩余的展品、展架和海报等资源收集起来带回课堂,合理摆放于课室里面或墙上,营造展会的气氛。还可以准备部分展馆、展览公司介绍、展会风云人物介绍等图片信息挂于走廊或宣传栏中。这样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丰富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文本。学生们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感受职场的氛围,激起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自然而然的增加对于流程感和职业感的认同,而做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虚拟的工作场景或专业资源,因此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项目的策划、流程的模拟,甚至进行展位设计和摆设,还可以推倒重建。这种环境更适合网络时代成长的大学生,他们对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的知识能产生更高的认同感,还能在操作中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也符合未来智慧教室的发展趋势。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在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中广泛普及和高度强调,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限制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相对滞后,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便利,还能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和在将来的工作中形成意识,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利用教学过程引导,提高执行能力

1.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项目设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的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形成创新思维,通过改变其学习态度从而得到自我提高。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练、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各种角色扮演、参观调研、小组讨论、撰写报告、制作课件、谈判辩论等活动。在国外的会展专业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个个的会展活动,有组织、策划、管理、人流控制、客户沟通等内容,让学生分角色参与。学生在项目的操作体验过程中,需要经历收集资料、制作文案、分派任务、实施管理、监控调整、分析评估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些角色扮演中去体验、去碰撞、去总结,学生乐于沉浸在真实的活动意境中,身临其境地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由此留下更深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行真实的会展项目和参加会展竞赛。例如在“会展策划”课程中,可以策划校园书展、化妆品展等真实项目,或参与社会展会项目的竞标,让学生有真枪实战的体验。通过操作项目,学生可以增加实际经验,并锻炼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体验式教学法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当这种教学方法成为教学常规后,学生便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到如何有效的寻找和搜集信息,如何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效率最高、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商务演示、如何列举论证才有说服力等技能,这些隐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传达出来,是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

2.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若表现出对过程的重视,即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技能的获得、学习内容的把握和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这种班级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挑战;如果教师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之间的比较,则相应的,学生就注重等级和报酬。相比之下,虽然后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前者在日后的动机、情感、学习策略方面却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应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参考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单元进行考核,由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三方参与的立体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形成重视学习新知识和知识拓展、重视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重视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意识。

(三)重视职业文化渗透,形成职业理想

1.通过渗透职业文化,增加学生对行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同时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计划、打好心理基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做动机”,也就是说当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感;反之则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因此要尽早让学生了解职业特征,包括职业的操守、从业素质要求、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的艰苦性和挑战性,使学生了解今后将要做什么事、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第一阶段可以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和企业资深人士来校做职业引导,分享职场经历,通过榜样作用让学生获得职业认知、形成发展愿景,产生职业情感。也可以组织学习行业成功企业案例,感受工作过程中的困难与磨练,工作结果的成就与荣誉,因而激励其刻苦学习,实现理想。第二阶段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展会和展览馆、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收集,让他们到实际中去了解、接触和感悟。可以在教学实训过程中采用企业的用语、着装、工作标准来要求学生,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第三阶段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同时实习指导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给于关注、分享、引导、咨询和及时反馈。学生在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意志力,选择自已认同的精神元素作为心理和行为的参照物,从而形成对职业规范的认同,对未来职业产生兴趣与热爱,从而明确学习目的转化成学习动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学会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

2.组建学生公司、参加社团活动。可以由学生组建真实的会展公司,严格按照公司化方式运作和管理。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管理,自负盈亏,培养学生承担风险、分享收益的创业精神。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对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成立会展协会,为同学体验职业文化、拓宽职业视野、实践会展理论提供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确立组织机构和活动章程,举办各种活动如办报、竞赛、展览、讲座、调研等,来提高职业能力。不仅对专业理论是一种补充和检验,更多的锻炼了其组织与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策划与执行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全方位的感受到职业文化和历练,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综上所述,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发展目标,与显性课程相互融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有益的补充。然而,隐性课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布置、制度方法和文化心理元素等作为载体,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习者,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

作者:陈岚 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职实践课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