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5-16 06:44:54

湖南省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建立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构建指标体系,将生育率影响因素分为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两大类。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说明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程度一致,且前者的影响方向为负,后者的影响方向为正。

【关键词】生育率;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1.绪论

人口学原理上,通常以时期总和生育率(TFR)为2.1的参考标准来判断生育率与生育率更替水平的比较,更严谨的统计参照值则是妇女净再生产率等于1。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快速下降至1989年的2.24,在20世纪末已经完成了生育率的转变,进入了低生育率水平的后生育转变时期。对于我国人口生育率这一系列的转变,众多学者进行了各种研究,主要认为这一系列的转变一方面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本文选取湖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指标选取

生育率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将生育率的直接影响因素划分为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两大类来进行分析,构建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

上述方程组中,式(3.1)是结构方程,表达模型假设的外生潜在变量和内生潜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表示内生潜在变量,表示外生潜在变量,表示内生潜在变量对其自身的效应系数矩阵,表示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在潜在变量的效应系数矩阵,表示由误差项构成的向量。式(3.2)和(3.3)是测量方程,分别规定内生潜在变量和内生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生潜在变量和外生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观测变量与对潜在变量和对应的回归系数也称因子载荷矩阵;则表示观测变量和对应的测量误差。

3.1.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2000年的数据计算得到经济社会因素指标、人口学因素指标以及总和生育率,构建湖南省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拟合分析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生育率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3.2 实证分析

3.2.1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及拟合

将湖南省生育率受到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设立如下:

指标变量“2000年女性就业比(24)”和“2000年已婚育龄妇女比例()”从其指标意义上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变性,因此将这两个指标变量的测量误差变量设成有共变关系,即在图中用弯曲的双向箭头将和连接起来。另外,由于“生育水平”是一个单指标潜在变量,即对应的只有一个指标,不能同时估计因子与指标的关系和指标的误差方差。在此,结合本文理论模型含义,将潜在变量“生育水平”指向观测变量“总和生育率()”的载荷系数设定为1,“总和生育率()”的测量误差值设定为0,即图形中“”项可以删去。

3.2.2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的说明

1)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估计值表示的是潜在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其观测变量会相应地上升或下降多少个单位。根据上表,以0.05为显著性的判断标准,人口学因素中的观测变量参数不显著,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获取资料的限制,一方面无法得到更有效的代表人口学因素的指标;另一方面是代表人口学因素的指标不够全面。

2)因子得分权重估计结果

根据Amos软件输出结果,本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得分权重如下表所示: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因子得分权重值越大,则表示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影响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1)“经济社会因素”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负载较大,“人口学因素“在指标节育率”上负载较大。(2)“人口学因素”在表示人口因素指标上的负载相对较大,在表示“经济社会因素”的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负载也较大,说明经济社会因素通过人口学因素对生育率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个指标上。(3)总体上来看,2000年湖南省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的所有外生观测变量对当年生育水平影响大小排序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节育率>已婚育龄妇女比例>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女性就业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直接、间接及总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了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程度,其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显示,经济社会因素对于总和生育率产生的直接效应为-1.141,间接效应为0.468,即经济社会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总和生育率会下降0.673个单位;人口学因素对总和生育率的直接效应为0.632,即人口学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总和生育率会上升0.632个单位。

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具体调查数据还没有进行公布,本文中选用的是2000年的数据资料,在时效性上存在一定欠缺。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对本文得出的结论做出检验以及完善将是后续的研究工作之一。

(2)由于各市及自治州关于人口生育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不全面,因此在选取反映人口学因素的变量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导致在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过程中人口学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获取更为全面的统计资料,选取更恰当的变量以及将遗漏变量重新纳入模型中进行拟合,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4-72.

[2]顾宝昌.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在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1987(2):2-10.

[3]林富德.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87(1):15-21.

[4]王金营等.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5,20(2):

31-39.

指导教师:杨益民教授。

上一篇: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下一篇:社交媒体网站的商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