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研究

时间:2022-05-16 10:40:54

对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研究

摘要:植物景观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应用广泛,不论是做为背景、陪衬,还是做为点缀或主体景观,拥有千变万幻的可塑性,为人们带来令人惊艳的视觉享受。园林植物造景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艺术,各类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很好的互补各自的缺陷,弥补各自在景观空间和色彩效果上的不足,从而真正的达到协调、自然并富有审美意趣的生动景观。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园林中景以境出,这个“境”便是景观空间环境。人们对园林的空间环境有物境与意境两层感知:物境是构成景观的表象,包括空间的艺术布局和空间环境质量;意境是由景观表象而引申的意象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深度。在现实美的艺术表现中,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表现园林美的关键在于景,那么表现景的关键在于境。在构成境的诸要素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园林植物。首先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和防风的功能作用,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在园林空间表现中还具有明显景观特色,也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能体会时令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则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变化,也可以通过人们观点、视线、视镜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其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王国维曰:“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个“境界”即是王昌龄所云“三境”中的“情境”与“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兴)、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征赋予人格化。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等都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型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得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紫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和空间变化,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城市文明为宗旨,寻求植物景观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

上一篇: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初探 下一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