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与有效生成

时间:2022-05-16 09:14:1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与有效生成

[摘要]“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学论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和有效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的创设要基于情境,要有指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情境 指向性 层次性 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对我们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问题的创设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问题创设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问题创设得当,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活动,活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活动中,学生可亲身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生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得出物理规律。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问题,这样将预设和生成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逐步从“记住”到“晓得”,再到“明了”,进而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下面结合一些课例,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与生成。

一、基于情境,合理创设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烈的好奇心会刺激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有意注意力。因此,物理问题的创设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案例1]如在《摩擦力》的学习中,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骑自行车时,突然遇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刹车。关于自行车刹车,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刹车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刹车可以增大摩擦力。

师:很好!刹车为什么可以增大摩擦力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摩擦力》有关。我们学完《摩擦力》内容后,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案例2]如在《磁体与磁场》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有一次,老师在农村家里打水时,一不小心,表带断了,手表(老师的这块表是防磁、防水的)掉到水井里了。接着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手表从井里捞上来。

生1:用抽水机将水抽干,再下井取出。

师:这个办法很好,但时间长了点,有]有其他简单的办法呢?

(学生交流讨论。)

生2:找一个吸铁石,将手表吸上来。

师:很好!吸铁石,我们把它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磁体与磁场》,研究有关磁体的特性和磁场的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利用铺垫型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做,可使问题融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很亲切,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接下来,教师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无法较好地解决,此时,教师提出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中,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生成。

二、基于指向性。提高问题创设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指向性,即要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样教师也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3]如在《磁体与磁场》的教学中,在引题后,接下来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磁体的性质,笔者先将创设的问题公布给学生,问题如下:

(1)磁体靠近大头针、铁钉、橡皮、硬币等物体时,你有什么发现?

(2)磁体各部位吸引的大头针一样多吗?

(3)将磁体悬挂起来,静止时你有什么发现?

(4)将磁体的一端分别靠近另一磁体的两端,你又有什么发现?

(5)被磁体吸引过的铁钉,能吸引大头针吗?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非常容易地总结出磁体的有关性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如在《力

弹力》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力的概念后,笔者先将以下问题展示给学生。

(1)当用手直接对气球、弹簧、橡皮筋、塑料尺施加力的时候,观察相应物体的变化。

(2)松手后,物体又有什么变化?

(3)手用力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能轻松地完成对形变、弹性形变、弹力等相关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强,探究的积极性高,也更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做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物理课,仅靠教师对问题的讲解,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创设层次性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5]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新课教学中,可从手影出发,引导学生猜想:光是如何传播的?接下来,教师提出下列富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2)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3)光在介质中真的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上一篇:洋气“东方”凭什么要去接地气 下一篇:雕刻当代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