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GIS技术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6 06:19:46

分析GIS技术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永久性基本农田中,以往的农田管理方法面对现今高速发展的趋势有点力不从心,更智能,更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未来的趋势。而GIS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更好地协助管理基本农田中多方面。令到传统农业靠天改变为信息化管理减少气候的影响,做到更加稳定、更加节能、更少人为错误的影响。

关键词:GIS 农田信息化管理 农田信息化维护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还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为了保障永久性基本农田提高产量和不被侵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就有了极大的作用,信息化处理数据,可以更有效率地管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其中GIS技术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GIS技术,全名叫地理信息技术,它是在电脑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的系统。它可以把农田的一切地理数据录入计算机,通过软件分析,把地图的视觉效果和一般数据操作集成在一起,可以更简单直接有效地看到地理信息。

1 运用GIS系统在永久性基本农田上划定上的应用分析

1.1 现存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还有许多基层还是用文字报告、报表和手工编制的方式表达基本农田的保护分布图,用这种方法管理基本农田,既不能实现相关的成果,在快速检索查询也极不方便,又不能对相关成果及时更新最新动态和动态的监测。同时也会容易出现遗漏、差错等问题,与图上数据、面积和统计数字不相符。

1.2 信息化管理作用

信息化管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包括GIS技术,以基本农田为对象,大量检测土地以及大气数据,对各类农田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使用和维护,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令原本需要人工处理的改变成为计算机科学管理,不但节省人力物力,更重要是杜绝了人为的出错,安全可靠,令资料管理达到了全新的水平。为基本农田建立复杂的信息功能系统模型,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应用,利用计算机运算和GIS系统综合使用,可以在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模型辅助决策功能。同时也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标准性、客观性、公正性。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人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观错误和片面性错误。促进和丰富了土地的科学发展,把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相互结合,既丰富了系统中的数据和应用模型,又可以加速GIS的发展,同时避免了人为错误,更好地科学使用土地。做好信息化管理用户界面,是对系统流程的最终体验,是系同直接面对用户的窗口,对用户来说,界面就等于系统,用户界面是否优化得当、是否让人容易上手、是否容易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用户对系统使用程度,间接影响着基本农田的科学化管理程度,所以一个方便使用,容易上手,简介人性化的用户界面也十分重要。

1.3 GIS对农田的保护

信息化土地管理主要对土地调查、土地利用产生重大作用。在GIS的监测之下,对农田的地理信息一览无遗,可以很清楚明白地看出农田的一切自然状况,如果永久性基本农田受到侵占或荒废,甚至土地上、天空中有一切异常,只要在管理的区域内有任何变化,也可以在GIS系统下很容易监测出来,方便及时处理。在信息化管理下,减少气候变化、气温变化的影响,做到能更加平稳的粮食出产,就可以更加科学地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农田的效应。

2 运用GIS技术给基本农田带来帮助

2.1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困境

最近几十年,我国频繁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这暴露出我国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特别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所以国家带头为农业建造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农田的水利主要以灌溉排水系统为主,调节农田地区的水情,缓解旱涝,防治盐碱化等作用,又可以促进农业稳产、提高收成。但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是公共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同时有多部门维护和管理,水利的管理和维护相对落后,令很多新建的农田水利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很多时候得不到没有及时维护,大大缩短了设施的寿命,令农田得不到正常的保证。而且农田水利设施分别范围广,许多的设施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数量还非常庞大,为日常管理、维护都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GIS技术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

通过信息录入,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分析总路径的长度和要花费的时间、各个水利设施的检查时间等资料。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可以汇总数字信息,进一步扩大GIS覆盖范围,更方便、快捷管理好信息系统。伴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气候变化异常,农田将会越来越依赖水利设施,做好信息化现代化灌溉和排水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的利用、更高效利用水资源,其中节水设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喷灌和滴管有机结合,做到水资源最优化利用,实现农田信息自动化采集,利用GIS技术,对农田周边环境信息和水利设施的科学使用,做到最优化水资源管理。还可以完善快速检测水利设施故障和定位、快走指导检测等功能,为农田的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 结语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可以对自然界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的科学管理一种高新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数据归纳、处理把基本农田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跟随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和GIS技术日渐大众化,构建成熟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趋势。同时针对数量庞大、分布区域广泛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水利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进一步管理水利设施的应用,能以最快速度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令GIS技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而又绿色环保的双赢做法的有力保障和强大后盾。

参考文献:

[1]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4.

[2]李 赓,吴次芳,曹顺爱.划定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8):46-48

[3]唐 健.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7):24-28.

上一篇:试论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浅谈黄土高原滑坡侵蚀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