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5-16 04:04:38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在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提出并分析在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种基本方式: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要以语义教学与语用教学相结合;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要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词汇教学;文化教学

一、绪论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始终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鉴于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应该对词汇教学引起高度重视。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发现他们虽然学习了汉语词的意义,但他们仍不知如何运用这个词,即他们在连词成句,构建语篇时也会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只懂其意义,却不知其语用条件,学生是很难正确使用汉语词的。然而,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在词语背后也隐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涵义,假如学生在学习了汉语词的语言意义后,却完全不懂汉语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那也只会使他们很难有效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本文试从这几个角度论述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以及语言教学与语用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和基本教学方法。

二、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外汉语教学上应提倡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即在教学上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有效掌握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善于识别文化差异,进而排除文化干扰进行有效交际

在词汇教学中,对外汉语界普遍认为在学生初级阶段没必要教词语的文化意义,但本人认为,在这个词语背后的文化意义已经影响了它的用法的情况下,词语的文化意义在初级阶段也可以进行简单地教学。但在学生零基础情况下是没必要的,因为老师讲了学生也听不懂。但只要学生对汉语有了一定的基础,词语的简单文化意义也可以在初级阶段交给学生。

而在学生中高级阶段,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应在词汇教学中教给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了,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这时就可以把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然这是在跨文化视角下所进行的,这里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在对比分析上向学生灌输中国的文化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这个词进行交际。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方式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以汉语颜色词教学为例)

在词汇教学上,应把语言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中高级的学生而言,这就需要对外汉语老师把握好文化导入的尺度,我们并没有提倡文化本位论,这就要求对外汉语老师注意词汇教学中敏感的文化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把每个词背后的所有文化内涵都教给学生,就如同并不是把每一个词所有的意义用法都教给学生那样,而只是指在教某一词语时应适当交给学生这个词的文化意义,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整个意义后,最终达到很好地运用这个词进行交际的目的,即能正确使用这个词语才是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掌握这个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只是词汇教学的途径而已。

以中日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为例,对于汉语中的颜色词语的教学,我们应注意:虽然中日两国是亚洲相邻的国家,但在中日语言中,同样的颜色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实际用法,且同一个颜色词在中日语言上的内涵意义的表达也有诸多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上,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如红色词汇、黄色词汇的教学,由于红色和黄色在我国古代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所以老师应向学生指出这个颜色词背后隐藏的中国文化内涵,否则日本学生是很难学习到颜色词的真正含义的。假如是西方学生,对于中国颜色词的许多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他们更是很难掌握,只有在教了颜色词的基本义后,让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后,才能慢慢地引导他们学习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含义。

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老师可采取对比分析教学法,这里以日本学生为例,当在进行汉语颜色词教学时,可以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出发,在中日颜色词的内涵用法都相同时,如绿色词汇的教学,因为绿色词中日语言用法基本相同,老师可以给学生明确指出,让学生自我归纳习得;在中日颜色词的内涵用法不同时,且存在很大差异时,就要求老师运用对比图示法,让学生把中日颜色词的不同一一列出对比记忆,如白色颜色词汇的教学;在中日颜色词基本相似却又有细微差别时,如红色词汇的教学,这就需要老师特别引起注意,也让学生特别注意这之间的差别,让学生对于这样的相似引起高度重视,这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反复操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颜色词。

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义教学与语用教学(以语境教学为例)

现在很多对外汉语老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对外汉语老师,总是认为词语的意义教给学生后,学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这个词,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我们教学生词语的意义,这只是一个途径,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个词,而这才是词汇教学的最终任务。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老师应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教学。众所周知,许多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它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学生应学习这个词语在某一个语境下的真正用法,而这样的前提是完全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并没必要把这个词出现的所的用法的语境都教给学生,因为这只能混淆学生的理解,而是采取这个词最常用的用法为先,以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情景,把这个词的某一两种用法的语境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对于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加有效,也能更有效地掌握这个词的交际功能。如对“何不”一词的教学,可以先把“何不+VP”的用法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设定一两个情景,如考试完了,有同学建议你们去旅行,所以向学生提问,如果用“何不+VP”怎么说,又设定一个情景,你不想在外面吃饭,因为不好吃,所以你打算在家做饭吃,向学生提问,如用“何不+VP”怎么表达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向学生板书出“何不+呢”的句型,可以假设一个情景,你们在运动,但你不喜欢跑步,你建议朋友你们打球,所以用“何不+呢”怎么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以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景设置,语言意义和语用条件结合,向学生引导提问,使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和交际功能。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个词语,而语言意义教学与文化意义教学都只是词汇教学的途径。虽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义教学和语用教学,这早是耳熟之谈,但把两者在语境条件下进行实际教学,再加上对外汉语老师应怎样准确把握这个度,这是本文中所论述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这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在实际词汇教学中解决怎样导入文化的问题,而应最终回归到汉语学习本位上来,这也是本文所论述的另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袁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1(2).

5、刘淑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释词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04).

上一篇:古镇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下一篇:论公司分立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