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

时间:2022-05-15 10:00:48

浅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

摘要:钢琴叙事曲是波兰钢琴家肖邦首创的音乐体裁,《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此曲结构、旋律、和声等多角度的分析,为学习者和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g小调叙事曲》;肖邦;结构;和声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19-01

一、创作背景

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的代表作,创作于华沙起义失败后不久,是肖邦内心情感变化贴切表现的作品,也是他创作中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之作。肖邦把原先用于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体裁借来,用于钢琴叙事曲的创作,他开创了器乐叙事曲体裁的先河,为叙事曲体裁拓宽了使用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叙事曲的音乐表现。

二、音乐分析

(一)引子

缓慢的引子(1一7小节),开始于A大调,结束在g小调的终止式上。肖邦在第一小节就用了两个极富表现力的记号f(强)、pesante(沉重有力的、有分量的),双手相隔八度奏出饱满、洪亮、沉重的C音。随着上行的同音进行,透着严肃的气氛,从第三小节出现了叹息、悲伤的音调,音型向下模进,调性色彩变暗,这是肖邦典型的浪漫主义音调,第五小节的附点似乎是悲伤的哀叹。

第八小节是引子的终止式(V――I),但速度和节拍已经属于主部,这就使引子和主部前后贯穿。

(二)呈示部

主部为8――36小节,主部主题有两个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动机音型,动机a有典型的弹拨乐器的音调,如图2-1,动机b具有下行二度的旋律特征,如图2-2。感情较为平静和稳定,但节奏是切分的,重音总是落在后半小节,这样使每一个乐节在和声上都是从不稳定到稳定,在动力上从紧到松,从强到弱,在音调上从高到低,使主部的形象犹如一声声的叹息。可以看出肖邦的创作手法较古典主义时期有较大的突破:引子和声不明确调性,和声渗透到主部主题的进入才解决;主部主题一开始就在属和弦上出现,调性非常明确;主部主题旋律弱起进行,而和声上却是V―I的强进行。在节拍速度方而,主部主题以Moderato的速度6/4拍与引子速度Largo及4/4形成对比,速度增快,动力增强。6/4拍使主部音乐具有轻盈的舞蹈特征。

连接部为36――67小节,从对音乐材料的选用及安排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36―44小节,是由两个并列句构成的方整乐段,音乐材料来自主部主题动机b,如图3所示,由于上方声部八分音符的和弦分解进行使节奏加密以及下方切分节奏的使用,而使得这一部分音乐的紧张度加大,音乐较激动,但这一部分音乐的功能是稳定的,表现为对主部主题的调性和声终止式的补充关系,具有承上的功能。连接部第二部分为44―67小节。音乐从“稍快些”到“加急的”总体速度变化表现出连接部音乐不稳定的过渡性质,具有启下的作用。其中45―48小节在结构中体现出起承转合原则。调性为g和声小调;48―56小节音乐材料的组织手法十分灵活,上方声部体现为四个三音组为一个循环单位的进行,音乐较具弹力,而与之相对应的下方声部为一个基本音型的变化进行。和声上,g小调Ⅶ2―Ⅰ的进行是这个基本伴奏音型的和声基础,节奏上,低声部出现了由7拍到6拍到5拍的紧缩,使音乐的动力增强。57―67小节为琶音和弦分解进行,同时调性布局为g―bB―bE向下属方向转调,为bE大调的进入做属准备,并且用纯四度音程进行引出副部主题。

副部为68―82小节,从68小节开始共15小节,是个8+7的复乐段结构。在连接部的急风暴雨之后,音乐进人了另一种境界,温和明朗,极为抒情。肖邦标出了如下记号:Menomosso(较前稍慢)、sottovoe(轻声)、pp(很弱)。音乐柔和,歌唱性强。在和声上,第72小节通过bE大调的重属增五六和弦转到c小调,并延迟解决增六和弦,在74―75小节中形成了Ⅴ7―Ⅰ的解决。音乐的织体以主调音乐为主,在80―82小节中连续的七度进行加强终止的迫切感。优美抒情之中蕴含无穷能量。

结束部为82―94小节,相当于副部的补充段落。在bE大调分解主和弦上构成的具有一定对位因素的段落,音响一直保持在很弱力度,调性上bE―a为展开部的进入做调性准备。

(三)展开部

展开部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主部材料的展开94―105小节。调性为a和声小调,整个段落是在a小调的属持续音上进行展开,展开程度较低,所用手法为重复和模进。

其次,副部材料的展开106―125小节。是由两个等长乐句构成的平行复乐段结构,调性从中音区bE大调转为高音区的A大调,因此产生愉快高昂的歌唱性很强的效果,使音乐一度摆脱乐曲前部分的压抑气氛。主题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旋律更丰富,强有力的和弦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悲愤,这是副部主题的一次性格变奏,具有动力性。

第三,新材料的展开,126-137小节,这是一个bE大调的属功能的展开段落,也是音乐展开的中心部分,旋律以半音级进为主,相对比较模糊,第127小节属九和弦的运用,充分利用了该和弦的不稳定特点来表现展开部所具有的动荡感,速度逐渐加快,具有幻想的性质。

第四,展开主部的动机b材料和连接部材料,138―165小节。其中138―145为4+4结构,在属主对置的和声基础以及连接部旋律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主部动机b,从调性上看,这一部分音乐作者采用高声部为g和声小调,旋律声部和低声部为bE大调的双重调性的安排,增加展开部调性的冲突。145-158小节调性十分动荡,二度连续转调,158―165小节具有转向再现部的连接功能,为再现部的进行做属准备。

(四)再现部

再现部是倒置的动力再现,第166-180小节为副部的再现,结构为平行的复乐段。调性不在主调上更有利于作品戏剧性内涵、矛盾冲突张力的表达。这是作曲家发掘音乐内涵、深化强调作品所具有的戏剧性力量和矛盾冲突的结构安排,使音乐具有一气呵成的恢宏气势。第180-194小节为连接部的再现,在这里,呈示部中的结束部在再现部中转化为两个主题之间的连接部,调性布局为bE―g,为主部的再现做了属准备。第194-208小节为主部再现,规模较呈示部缩减一半,音乐在属持续音基础上完成了动力再现。在206小节达到全曲的最高潮,在208小节完全收拢。

(五)尾声:208――264

肖邦采用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特征,用新材料创作了尾声,因此在音乐形象上具有独立的意义。作者用了如火如茶的急板(prestoconfuoco),在情绪、音区、节奏、音型等方面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蕴含着巨大的感情分量。。208―216为4+4结构,bE大调。216―238为8+14复乐段结构,237―263小节音乐为音阶式华彩性尾奏,最后,在双手反向同向的八度中,结束全曲。

三、结语

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是一种独创与探索,其史诗性戏剧性与交响性的特点赋予了叙事曲全新的意义,为后期器乐体裁的叙事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同时也对19世纪以至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在学习和演奏中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徐向黎.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M].乐府新声,2002(4).

上一篇:作画与自“我” 下一篇:对英汉道歉言语行为特征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