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5-15 08:01:43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30例观察对象,经过临床治疗,其骨折症状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达96.67%。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192-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该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低能量损伤,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导致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步态不稳、骨质疏松、女性以及高龄等。早期手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措施,有助于获得较好的骨折固定效果,且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并有助于降低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8~72岁,平均(63.5±7.3)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6 h~5 d,平均(2.5±1.6) d。患者的Evans骨折分析结果为:4例Ⅳ型,5例Ⅲ型,10例Ⅱ型,11例Ⅰ型。主要受伤原因为:22例摔伤,8例车祸伤。

1.2 方法

5例患者实施全身麻醉,25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在骨科手术牵引床上以仰卧位行牵引复位调整,在C型臂牵引下实施手术复位治疗,透视确定骨折处对线、对位良好。在患者左大粗隆外侧近端行纵向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在5~7 cm,将臀中肌劈开,在大粗隆顶点处选择入针点,将导针钻入,透视下对导针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满意后打开髓腔。将PFNA主钉插入至适当深度,将头钉导针沿导向套筒钻入,在C型臂透视下对其钻入深度和位置进行调整,并扩钻。将头钉螺旋刀片沿导针打入至股骨头内侧5 mm处,将其旋紧固定加压,直至骨折间隙完全消失。沿导向器钻孔,后将远端静力锁定螺钉拧入。将手柄拆除后,拧入尾帽。在C型臂透视下再次确定骨折处固定位置良好,对线、对位满意。手术完成后,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止血处理,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手术当天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定时翻身,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嘱患者实施股四头肌锻炼。手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坐起练习膝、髋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手术1~2周后可拄双拐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复位效果确定能否负重。手术6周后可不负重下床活动,手术10周后依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适当负重活动,手术12周后可完全负重活动。

2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25~100 min,平均(75.0±22.3)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50 ml,平均(160±100) ml。所有30例观察对象均于术后接受3~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0±2.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2)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和骨折畸形愈合问题;1例患者闭合复位手术失败,且需要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骨折复位后行临时性骨钳固定。患者的Harris评判结果为:优20例,良9例,差1例,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达96.67%。

3 讨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述显著的优势:①PFNA属于髓内固定系统,即便内侧支持完全丧失,也不会出现髋内翻现象。②PFNA为空心设计的主钉,且有6°外翻角,因而使用更加顺利、方便,远端锁定孔可进行动态或静态锁定,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能够提高骨折愈合速度[1]。③PFNA主钉尾端与远端锁钉的距离较大,且主钉远端设计有可屈性的长凹槽,从而有助于防止应力在局部过于集中,进而降低了置入物远端骨折的发生率。④将传统的股骨颈内螺钉固定技术改进为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刀片扩大了芯直径和表面积,在敲击进入骨质时螺旋刀片可自旋,因而具有骨质填压效果,能够保留骨量,保证骨质与螺旋刀片相互贴合,从而降低了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成角稳定性和抗旋转的管理,以及螺旋刀片的锚合力。⑤PFNA符合生物力学中股骨近端闭合复位要求,较少地剥离软组织,因而能够降低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FNA手术切口仅为3~5 cm,因而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时间较短,术后不会影响美观性[2]。

PFNA 手术需注意下述几点问题:①在PFNA髓内钉插入前,需行良好的骨折复位。若手术部位无法实施闭合复位,需行有限切开,复位完成后临时性使用骨钳进行固定。骨折端固定在分离位置后,部分骨折块负重时无需分担应力,所有应力均集中于内固定装置上,因而易发生骨折不愈合问题,最薄弱的螺钉孔处可能存在髓内钉断裂的风险[3]。②随着人们年龄的逐渐增长,其股骨前弓也会有所增加,骨干髓腔会逐渐扩大,将髓内钉置入骨质疏松的股骨中,会导致髓内钉相互撞击,进而发生大腿疼痛。将PFNA髓内钉置入后,需用手把持,将其缓慢旋入,避免使用锤子钉入[4]。若弓形的股骨干与髓内钉不相匹配,强行将顶在股骨前方骨皮质的髓内钉打入,会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股骨骨折。所以,手术操作者应在术前对髓内钉的粗细、长短,以及骨折处髓腔大小和骨折分型进行准确了解,若股骨前弓过大则避免使用PFNA[5-6]。③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且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并发性内科疾病较多,因而术前应对其实施系统、全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检查,强化围术期临床护理,并积极控制并发症[7-9]。

综上所述,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患者能够早期实施功能恢复性锻炼、固定效果好、手术创伤小以及手术时间短等显著优势,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永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9(10):1088-1089.

[2]陈希聪,熊昌盛,劳永锵,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1):54-55.

[3]李旭,徐贤,吴韦,等.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针顶距控制TAD可靠性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95-96.

[4]李双,王栋,张世民,等.尖顶距与股骨头内拉力螺钉切出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19):1481-1491.

[5]郑斌,王文烨,谢孝枫,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7(3):518-519.

[6]李凡,陆海明,王秋根,等.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6):1265-1267.

[7]陈荣,赵海,王隆辉,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6(15):23-24.

[8]孙全义.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5(13):111-112.

[9]姚汝斌,杨开舜,代学俊.股骨近端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微创医学,2009,4(6):639-640.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gA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胸腺肽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