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之育人先育己

时间:2022-05-15 04:29:54

高校教师之育人先育己

【摘 要】高校教师时常对学生强调的是刻苦学习,努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勤动手,加强锻炼实践能力;要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言传不如身教,作为教师,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应起到表率作用。

【关键词】育人 高校教师 实践 创新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35-01

育人的问题是学校的大问题。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大学生培养目标从业务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1999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教师时常对学生强调的是刻苦学习,努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勤动手,加强锻炼实践能力;要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言传不如身教,作为教师,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应起到表率作用。笔者就高校教师之育人先育己谈几点想法。

一 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高校教师应增加阅读量,每个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经费用于图书馆藏书量的建设及期刊数据库的购买,但是教师的读书量少之又少,学生还要次之,使图书资源极度浪费。作为教师,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带头进图书馆,多读书、多学习,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图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做一个乐于实践的人

教师是实践育人的核心要素之一,要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强化教师实践育人的理念,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要有很强的知识运用能力,毕竟他们进入社会后实践多于说教,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经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乐于实践的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形成论文,做成科研,并推广让大家学习。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也标志着大学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那么,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

三 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创造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四 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

教育者每天都在进行教育活动,但是学生能否接受他的教育,不仅在于言,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行,在于他行为信度的高低。如果他的行为信度高,他本身就会被学生视为学习的榜样,那么他的言行无疑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计巧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创新环节[J].高等理科教育,2006(5):101~103

[3]〔美〕菲利普・W.杰克森.什么是教育(吴春雷、马林梅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建设研究 下一篇:倾听孩子心声 促进孩子成长